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固定資産投資成為拉動廈門集美經濟增長引擎

  時間:2010-02-04 15:15    來源:福建新聞網     
 
 

  福建新聞網廈門2月4日電(王德勝)2009年以來,廈門集美區按照廈門加快島內外一體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四高”要求,加快推進重大片區開發建設,大力推進市政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固定資産投資取得新的突破。去年集美區共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64億元,在上年基數較大的基礎上實現了來之不易的增長,拉動經濟增長0.9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建設凸顯交通樞紐優勢

  在去年困難的經濟環境下,集美區生産總值仍繼續保持增長,固定資産投資的貢獻功不可沒,其對GDP的貢獻率達40%以上。去年年初集美區固定資産計劃投資163億元,年終實際完成164億元,其中重點項目支撐作用顯著,全區71個重點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5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45.7%,有力保證了全年固定資産投資任務的順利完成。

  近年來集美區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2009年全區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總計58.3億元,比增16.6%。海翔大道、集美北路、杏林三南路、杏林北外環路等一批道路的建設,加強了區內各片區的交通連接;沈海高速公路的拓建,福廈、廈深、龍廈三條鐵路及廈門新站的建設,打開了集美外向發展的新局面。作為閩南、海西乃至全國的重要區域性交通樞紐,集美日益顯現了其成為綜合交通樞紐的極大優勢。

  推進重大片區建設優化城市佈局

  去年以來,集美區按照廈門加快島內外一體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四高”要求,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和功能定位,做好杏林灣片區、廈門新站片區、環東海域片區以及機械工業集中區等重點片區的規劃銜接,逐步形成了“一心四片”的蝶形城市發展新格局。

  目前杏林灣基礎設施建設正在紮實推進,周邊道路、排洪工程、清淤工程及基礎綠化工程等項目按進度有序推進,基本建成濱水小區;杏林灣營運中心加快推進,西亭核心區用地實現交地。杏林灣片區去年累計完成投資30.4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1.2%。廈門新站片區完成主站房建設,福廈鐵路實現試運作,聖果院商業中心、郵件處理中心動工建設,碧溪花園和西客明珠有序推進,新站安置房項目啟動建設。新站片區累計完成投資28.1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1%。

  工業投資逆勢增長房市快速復蘇

  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去年集美區工業投資仍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累計完成投資18.1億元,增長率高達43.3%。集美(杏林)臺商投資區、機械工業集中區的投資環境進一步完善,機械、電子、輕紡等支柱産業的配套投資繼續增強,一批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紛紛增資擴産,其中僅機械工業集中區二期項目就完成投資近6億元。受國家購置設備進項稅額可返還等優惠政策的帶動,正新輪胎、TDK等企業也紛紛增加投資,購置設備。

  房地産市場快速復蘇,全區共完成房地産投資70.7億元,其中土地款項48.7億元。泉水灣、紅樹康橋、古龍禦景、金博水岸、金鑾灣、文濱花園、莊園新城等一批重點房地産項目進展順利,2009年以來,集美區還成功推出多塊房地産項目用地掛牌出讓。

  教育優先完善配套保障民生

  集美區堅持教育優先,集美大學、誠毅學院、武漢理工學院一期等一批院校相繼竣工,工商旅遊學校、華夏學院等項目進入尾聲,武漢理工二期、軟體學院、福大工藝美術學院等在建項目有序推進。同時繼續加大中小學校及醫療衛生等配套設施建設,後溪鎮衛生院、集美區公共衛生大樓等項目正在有序推進;碧溪花園、西客明珠等多個安置房項目的建設,在改變農村面貌的同時助推新區開發。去年全區共完成社會事業項目投資15.2億元,其中教育事業投資8.7億元。

  2010年,集美區計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00億,屆時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將實現22%的增長,體現了集美加速城市化進程,主動融入海西建設的信心和決心。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福建食用菌出口走出低谷出現大幅增長       福建將建兩岸科技産業合作基地      
福建2億重金引海歸 每人200萬並提供住房       福清半年為青年發放貸款千余萬 151人受益      
福清洪寬臺灣農民創業園正式動工       福建漳州鰻魚出口歐盟市場實現新突破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