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廈門灣城市一體化凸顯 漳州主動對接經濟特區

  時間:2010-01-08 11: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漳州一月八日電 題:廈門灣城市一體化凸顯 漳州主動對接經濟特區

  中新社記者 林國瑞

  “居住在漳州,工作在廈門”,這種生活模式以前讓許多廈門人和漳州人都不敢想像,而今卻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漳州與廈門分處廈門灣兩岸,兩地主城區距離不過六十公里。漳州東北部的角美鎮是通往廈門、漳州的必經之路。從角美到廈門海滄生活區只需十分鐘車程,到廈門島內也僅需三十分鐘左右車程。目前,廈門已開通多條公交線路連接角美。

  與廈門隔海相望的招商局漳州開發區,每天有一百多班的滾裝船、客輪、快艇直通北岸的廈門島,海上“公交化”最快只需七分鐘。二00八年開工的廈漳大橋,更有效地把廈門灣南北兩岸路網連接成整體,將開創一個嶄新的南北兩岸陸上交通時代,使廈門的海滄區、漳州的龍海市、招商局漳州開發區形成新的經濟帶,實現南北兩岸半個小時生活圈。

  如今,隨著廈漳城市一體化逐漸凸顯,一批廈門的知名地産商紛紛搶灘漳州,涌現出許多知名樓盤,吸引眾多置業者目光。據了解,目前在角美鎮和招商局漳州開發區購買地産的人群中,廈門客戶群佔了六成。

  廈漳城市一體化也促進了兩地經濟進一步交融。廈門臺資企業燦坤集團把生産基地遷移到漳州角美龍池開發區,建成亞洲最大的小家電生産基地;漳州本土的知名民營企業萬利達集團則把生産基地留在漳州,總部遷往廈門;在漳州起家的大陸臺資農業企業規模第一、世界最大茶業綜合企業天福集團,已在廈門觀音山購置土地,準備將總部遷到廈門。

  按照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部署,二00四年七月三十日,同處閩南的廈門、泉州、漳州三市共同簽定了《廈泉漳城市聯盟宣言》,正式啟動廈泉漳城市聯盟。二00九年底,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批復同意《海峽西岸城市群發展規劃》,廈泉漳大都市區與福州大都市區成為福建規劃建設的兩大都市區。

  面對廈漳城市一體化的趨勢,中共漳州市委書記劉可清表示,漳州要主動融入廈門灣,加強與廈門在港口規劃、城市規劃、産業規劃、基礎設施規劃等方面的銜接,實施錯位發展,積極參與大廈門灣的産業分工。

  在廈漳城市一體化建設的推動下,漳州已動工興建漳州開發區四區和古雷兩個三十萬噸級碼頭群,廈漳跨海大橋,廈(門)深(圳)和龍(岩)廈(門)鐵路漳州段、港尾疏港鐵路三條高速鐵路,廈漳高速擴建、廈(門)成(都)高速漳州段、招銀疏港高速三條高速公路等一批項目。如今,漳州正努力推進廈漳城市輕軌、廈漳海底隧道等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強化交通設施緊密對接。

  與此同時,在産業發展方面,漳州瞄準建設海西先進製造業新興基地的定位,致力打造石油化工、特殊鋼鐵、優質食品、電力能源、裝備製造、電子光伏、汽車汽配、船舶修造、特殊玻璃、生物制藥“十大強勢産業集群”。

  劉可清説,漳州要主動借助廈門特區品牌效應,以廈門特區的“直接腹地”、“大後方”吸引海內外産業和項目落戶,尤其是國外境外大財團、央屬大公司和民營大企業投資漳州,努力在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中求增長、壯實力。(完)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劉可清:漳州將先行先試深化對臺交流合作       臺資企業成漳州“半壁江山” 創中國“三個第一”      
兩岸族譜對接 漳州被確認為臺灣畬族重要發源地       海峽兩岸現代農博會暨花博會在福建漳州舉行      
兩岸專家學者福建漳州研討農業科技交流       海峽兩岸現代農博會暨花博會在福建漳州舉行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