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福建:建設“海西”促進兩岸合作發展

  時間:2007-11-20 08:54    來源:新華社     
 
 

  新華網福州11月19日電(記者郭威 許雪毅)第三屆海峽兩岸林業博覽會、海峽兩岸職工文化節、首屆海峽兩岸茶葉博覽會、第九屆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覽會暨農業合作洽談會……整個11月,一系列以“海峽兩岸”為特色的交流活動正在福建熱熱鬧鬧地開展。

  
  “現在,來自臺灣的創業者正在把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鎮打造成大陸最大的臺灣高山茶基地,這是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的一個優秀成果,希望好好展示。”記者前兩天給臺灣茶農李志鴻打電話的時候,他正驅車從漳平趕往泉州,準備參加首屆海峽兩岸茶葉博覽會。

  李志鴻所在的福建省漳平市(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目前面積達3.5萬畝,涉及臺商投資個體300多人。該園建設規劃總面積10萬畝,5年內有望實現年産值13億元,解決就業5萬人,園區內農民年每人平均純收入超過8000元。

  “兩岸茶産業合作優勢互補。”李志鴻告訴記者,高山茶是精緻農業的龍頭項目,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早先來永福創業的臺商都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永福當地農民的收入也水漲船高。

  “提高的不只是經濟效益,還有綠色生産的發展思路。”李志鴻告訴記者,創業園引進臺灣優良軟枝烏龍、金萱等茶樹品種,按照種植永續化、加工現代化、管理標準化、産品有機化的要求進行生産,符合科學發展模式。

  春保鎢鋼集團總裁、到大陸創業20年的廈門臺商廖萬隆發現,閩臺經貿合作正在悄悄升級:從産業、行業間的對接拓展到區域間的聯動,産業集聚趨勢明顯,形成了一批臺商投資的産業集聚基地。

  中共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這是第一次將“海峽西岸”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對於地處海峽西岸的福建來説,這是一次新的機遇,更是一個重大的使命。

  在剛剛閉幕的福建省委八屆三次全會上,省委書記盧展工表示,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明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新要求,努力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閩臺經貿合作日益深化,産業對接步伐加快,呈現重點領域和行業全面對接的態勢,臺灣有代表性的行業公會和知名企業都組團來閩考察。金門、馬祖、澎湖和臺北、臺南等縣市也都組團參加福建相關經貿活動。

  截至今年9月,不含第三地轉投,福建省累計實際利用臺資124.3億美元,閩臺貿易額累計達506億美元。

  1982年出生的柯建緯來自臺灣高雄縣,2004年到福建學習,目前是福建醫科大學四年級學生。他告訴記者,當時到大陸來,就是因為家裏人説這裡不錯。

  目前,福建和金門、馬祖、澎湖直接往來的層次和範圍不斷提升,文化交流領域也不斷拓展。福建率先開展對臺職業技能鑒定試點,批准首批臺灣醫師來閩執業,舉辦兩岸人才交流活動……對柯建緯來説,這些都是與切身相關的好消息。(完)

 
編輯:魏萌    
 
相關新聞
海關出"新政" 大嶝對臺商品市場交易紅火       首屆中國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16日在泉州舉行      
第三屆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論壇昨在廈門開幕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