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持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中轉站
字號:
福建省加速與長江和珠江三角洲對接

  時間:2007-03-22 09:59    來源:     
 
 

  南有上世紀八十年代引領中國改革開放先河而蓬勃發展的珠江三角洲,北有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上海為領頭羊迅速崛起的長江三角洲。福建,地處中國兩大經濟區的聯接點,位于與臺灣隔海相望的海峽西岸,它的發展一向備受海內外矚目。

  伴隨“海峽西岸”寫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構想的付諸實踐,福建在加速與臺灣的產業對接之外,現正加速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兩大經濟區的對接。

  “海峽西岸”的概念,在今年中國“兩會”上再度引起中外媒體的熱切關注。福建提出以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為建設目標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就是以福建為主體、涵蓋周邊區域、對應臺灣海峽的一個區域經濟綜合體。

  它的建設,被普遍認為將完善中國區域布局,崛起成為中國的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而在福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總體部署中,“對接兩洲”,即對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被明確確定為福建新一輪加快發展基本態勢的首要內容。

  過去,交通滯後,素有“閩道甚于蜀道,難于上青天”之說,阻隔著福建的對外交往與合作,使福建難以和“兩洲”實現區域經濟在同一平臺的全方位對接、協作。因此,有了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的感言:福建的發展,一“通”百通。西岸“通”,才能帶動腹地,才能連接兩洲;西岸“通”,才能更好地促進兩岸交流。

  福建交通由此迎來了大發展的歷史機遇。福寧高速公路二00三年順利通車,打開了福建的“北大門”,對接了長江三角洲。而今,福建四小時的高速公路經濟圈已經成形,從福州經高速公路可北上浙江、上海,南抵廣州,西進江西、湖北、湖南。

  一個北承長三角、南接珠三角、西聯內陸腹地、東出臺灣海峽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在福建基本形成。一千二百多公里高速公路覆蓋福建大部分地區,連接廣東、浙江的沿海大通道和福銀高速公路福建段已全線貫通。福建也已有鷹廈、橫南、梅坎和贛龍四條進出省鐵路,正在建設的溫福、福廈、龍廈鐵路進展順利,今年上半年還將開工建設向莆、廈深鐵路。

  溫福鐵路、福廈鐵路、龍廈鐵路、廈深鐵路、向莆鐵路、浦城至南平高速公路、永安到武平高速公路等重點項目的建設,排在了今年福建在建重點項目的名單上。到二0一0年,福建規劃鐵路進出省通道增至六到七條,實現與周邊浙粵贛省份八條高速公路的連通。

  進一步打通福建與“兩洲”之間便捷的快速通道,顯然將加速福建與“兩洲”之間的對接。看好海峽西岸的發展前景,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溫州市已經專門設立一個海峽西岸經濟區辦公室,主動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加強與福建的協作,並通過福建加強與珠江三角洲的聯係。與閩西龍岩市毗鄰的江西贛州市,藉贛龍鐵路的緊密相連,也提出了主動融入海峽西岸的口號。

  臨近的省份,正通過“海峽西岸”平臺,加強與福建的聯係。福建更是通過各種區域協作機制,推動與周邊地區乃至“兩洲”的經濟協作。加速與長江、珠江三角洲的對接,為關注、支持參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人,帶來更多期待。(完) 
 
來源:福建新聞網

編輯:weim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