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平均生産總值1.7萬 西藏經濟:前所未有大跨越

時間:2011-05-24 10:51   來源:人民日報
  1959年至2010年,生産總值由1.74億元增至507.46億元,每人平均由142元增至1.7萬元

  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60週年紀念日。

  60年前的舊西藏,佔總人口不足5%的官家、貴族、寺廟上層僧侶三大領主佔有全部土地和絕大部分牲畜,佔人口95%以上的農奴和奴隸基本沒有生産資料,也完全沒有人身自由。那時的西藏100萬人口,90%沒有住房。當時的拉薩城裏只有一台小發電機,僅小部分官家貴族才能享受這稀有的光明。農業生産是手撒種、腳踩場,作物的産量一般只是種子的五六倍。

  回顧60年,發展越千年,雪域高原的人們如今安居樂業,走上了一條富有西藏特點的經濟發展之路。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一直得到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的支援。1980年以來中央相繼召開的5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為舉全國之力支援西藏進一步作出了週密部署,西藏從此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

  翻開西藏60年經濟發展圖表,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産總值由1.74億元增長到507.4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3.3倍,年均增長9.1%。1994年以來,西藏生産總值年均增長達到12.6%,高於全國同期年均增長水準。1959年至2010年,西藏每人平均生産總值由142元提高到1.7萬元。2010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36.1億元,連續8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十一五”時期,全區生産總值先後突破300億元、400億元和500億元大關,增長速度高於同期全國平均水準1.4個百分點。

  “西藏財政每花10元錢,其中就有9元來自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自治區黨委副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向巴平措説。僅從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國家為西藏提供財政補貼和固定資産投資就達3100多億元,其中財政補貼254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十五”和“十一五”是西藏發展最快的時期,其間國家對西藏固定資産投資超過1100億元,新建了297個重大項目。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作出舉全國之力支援西藏的重大決策,決定首批14個省市10年間對口支援西藏44個縣。2001年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決定,支援的時間在原定基礎上再延長10年,並把受援對象擴大到西藏所有縣市。全國共有18個省市、60多個中央國家機關、17家中央企業承擔了援藏任務;先後派出4742名幹部到西藏工作;累計援建資金達133億多元,完成重大建設項目4393個,幫助西藏形成了較強的自我發展能力。從1993年至2010年,西藏經濟連續18年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今天的西藏已基本建起了立體交通網路。去年9月26日,青藏鐵路首條延伸線——拉薩至日喀則鐵路正式開工建設,這條鐵路將極大地激發西藏中心區域的經濟活力。去年12月15日,墨脫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順利貫通,全國最後一個不通公路的縣墨脫縣今年即將通車。目前,自治區所有鄉鎮和8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通車里程達到5.8萬公里,比1950年增加5.07萬公里。西藏7個地市有5個通航,以拉薩為樞紐,昌都、林芝、阿裏、日喀則為支線,輻射周邊大中城市的航線網路基本形成,開闢國內外航線21條。全區已實現鄉鄉通寬頻、村村通電話,廣電訊號覆蓋全區。電力裝機容量達到97.4萬千瓦,用電人口覆蓋率達82%。此外,格爾木至拉薩輸油管道、羊八井地熱電站、藏木水電站、青藏交直流聯網工程等一批重要能源基礎設施項目也正在加緊建設。西藏,又將邁上新的騰飛起點。

  特色農牧業、規模化經營、基礎設施不斷增強,西藏農牧業生産水準和農牧民收入同步快速提高

  定日縣曲宗村卓瑪央措一家眼下正忙著擴建家裏的藏豬養殖場。她告訴記者,3年前縣裏用資金和技術扶持她和一些村民飼養藏豬以來,收入年年提高,去年她家光賣豬就收入了11萬多元。在西藏,如今特色種養殖業已成為農牧民快速增收的重要途徑。

  發展特色農牧業是自治區調整農牧産業結構、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著眼點。“十一五”期間,全區共安排14.6億元資金,實施了383個特色産業開發項目,現已初步形成藏東北牦牛、藏西北絨山羊、藏中奶牛、藏中北綿羊、藏中優質糧油菜、藏豬藏雞等7個特色産業帶,一批農牧業商品生産基地發展迅速。去年僅特色商品生産就使項目區的農牧民每人平均增收659元。

  西藏總人口的80%是農牧民,而農牧業是“穩民心、安天下”的基礎産業。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對西藏實行了特殊的惠民政策,實行土地歸戶使用、牲畜私養私有、草場承包到戶3個自由經營、“長期不變”的政策,使西藏農牧業穩步快速發展。去年,西藏糧食産量達92萬噸,連續12年保持在90萬噸以上,每人平均純收入4138元,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十一五”以來,在中央的關心和支援下,全區實施了遊牧民定居、退牧還草、農村沼氣、優質青稞基地、特色農牧業開發、種養業良種工程、農牧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等重大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總投資達43.2億元,生態補助獎勵資金達到4億多元,是“十五”時期中央投資的5倍多。


  全區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得到較快發展,目前已有各類專業合作組織近400家,入社農戶近3.2萬戶。適度規模經營、産加銷一體化等現代經營模式在農牧區逐漸推廣。2010年,西藏鄉鎮企業總産值達35億元,多种經營收入45億元,全區已有13家農業産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其中7家被納入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還有60多家地市級龍頭企業。去年,這些龍頭企業有7個農畜産品獲得第八屆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金獎農産品”稱號。

  作為我國的“江河源”和“生態源”,西藏正在實施3大類10大項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程,全面構築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在此大背景下,西藏走出了一條極富特色的工業化道路

  在上海世博會上,在京津高鐵上,“5100礦泉水”被人熟知,然而知道品牌由來的人可能不多。它因産自念青唐古拉山南麓海拔5100米的冰川而得名。因其具有對人體適宜的鋰、鍶、偏硅酸等指標而成為我國珍稀的礦泉水。伴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如今它已走遍全國,在所有省會城市和眾多大中城市開設了專賣店,並遠銷北美市場。與5100礦泉水一樣,依據資源優勢開發的青稞啤酒、甘露藏藥,不僅遠銷海內外,其企業也日益成長為西藏的新型工業支柱。

  西藏的礦産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産資源中有18種保有儲量居全國前10位,其中12種居前5位,鉻、銅則居全國首位。西藏已被列為國家戰略資源儲備基地。環境優先、在保護中開發,成為西藏發展礦産業恪守的原則。中國西藏華泰龍公司、盛源礦業集團、高新建材集團、天路建工集團等一批資源優勢企業已成為西藏工業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以藏毯、藏香、唐卡、藏式器皿、藏式傢具為代表的民族手工業蓬勃發展,形成了一批生機勃勃的中小企業,西藏目前已有56家旅遊工藝品定點企業,生産800多個品種。這些琳瑯滿目的工藝品承載著神奇美麗的藏文化,遠銷歐美及東南亞市場。從事手工藝品製作亦成為眾多農牧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西藏的神奇與美麗吸引著世界的目光。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把西藏建設成重要的世界旅遊目的地。旅遊業已成為西藏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

  林芝縣魯朗鎮扎西崗村村民平措的家坐落在村頭的小河邊。院內盛開的梨花、桃花映襯著五彩斑斕的門匾、屋檐、欄杆,把院內裝扮得像個小公園。兩棟小樓有一棟半作了客房,可同時接待20多位客人。平措介紹,縣裏前年給村裏80萬元貼息貸款,一戶4萬元,首批扶持20戶發展家庭旅遊業,3年內還款後,這筆錢再貸給其他農戶。他的一棟客房就是用這筆貸款蓋起來的。

  平措説,他去年接待遊客2000多人,其中有一半在此留宿。加上出售土特産品、帶客人採野菌、騎馬觀光,他家僅旅遊收入就超過10萬元。

  目前,全區像平措家這樣的“星級”家庭旅館已有315家,從事旅遊服務業的農牧民近1.1萬戶,直接從業人員4萬多人,帶動23萬多人間接從業。

  從2009年起,國家相續投資3.5億元促進西藏旅遊業發展,建設全區7個地市旅遊綜合服務中心,扶持縣市一級景區服務設施和鄉村一級的旅遊富民工程。隨著西藏對民族手工藝品産業的扶持,西藏旅遊消費市場不斷擴大,目前旅遊紀念品的消費支出已上升到旅遊總收入的30%左右。

  目前,全區有旅遊賓館1000多家,其中星級賓館165家,總床位8萬多張。

  “十一五”期間,西藏接待中外旅客2125萬人次,是“十五”期間的2.8倍,旅遊收入226.2億元,是“十五”期間的2.7倍。旅遊業在第三産業的比重已佔到20%以上。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