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迪士尼入新疆 帶動冰雪旅遊業品牌升級

時間:2011-03-01 09:50   來源:烏魯木齊晚報

  2月20日,2011新疆迪士尼冰雪遊園會正式結束營業。從1月1日開園到2月20日閉園,這座冰雪王國給人們留下了難忘的冰雪記憶。然而,比起其1300萬元的投資,這50天的營業收入遠不足以回報。

  那麼,冰雪迪士尼入疆,是否只是曇花一現?它究竟給我區冰雪旅遊産業帶來了什麼?

  米老鼠明年還會來

  25日,在絲綢之路國際滑雪場,記者採訪到了迪士尼冰雪遊園會舉辦方的總負責人、絲綢之路國際滑雪場副總經理侯江。問及明年是否還會繼續舉辦遊園會,他笑言:米老鼠明年還會來。

  對於投入和産出的懸殊,侯江這樣解釋:“這只是我們的一次‘試水’,本來就沒有寄希望於立竿見影的經濟效益。”

  “從消費者的反應來看,這次‘試水’是值得的。”侯江説,遊園會期間接待遊客約5萬人次,以開園期間共有6個週末和一個黃金周來計算,這個數字已經足以説明市場對這一項目有足夠的認可。

  由於天氣因素,遊園會開園時間比計劃的推遲了半個月,並且原定的一些項目沒有得到完整呈現。但就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於冰雪迪士尼的熱情還是遠遠高於舉辦方的預期。

  “元旦開園那天晚上,氣溫零下三十多度,演員站在舞臺上邊唱邊跳都直打哆嗦,但是遊客們卻是越聚越多。”遊園會一位工作人員回憶道。

  據了解,目前,絲綢之路國際滑雪場正在與迪士尼授權方進行洽談,制定明年的遊園會規劃方案。

  “有了今年的經驗,明年的遊園會會加入更多的新內容,在遊藝項目上也會更豐富、更有吸引力。”侯江説。

  迪士尼只是個“引子”

  5萬方冰雪、100多位技師、1300萬元投資———是怎樣的“錢景”讓一家企業願意用如此高昂的成本“試水”?

  侯江一語道破:迪士尼只是個“引子”。借助迪士尼的品牌和名氣,帶動冰雪旅遊業品牌升級,形成屬於新疆的冰雪産業鏈,最後讓更多的人甘願買單,這才是目的所在。

  “即便是與迪士尼合作多年的哈爾濱,迪士尼也只是‘冰雪大世界’中的一個區域而已,但如果沒有最初迪士尼這一品牌的進駐,‘冰雪大世界’也很難達到今天的有口皆碑。”侯江説。

  他告訴記者,迪士尼的作用是“聚人氣”,而接下來要做的,是讓更多的新疆元素融入其中,從而形成新疆冰雪旅遊不可複製的部分,也就是核心競爭力。

  之所以選擇迪士尼,是因為幾乎50歲以下的人都對它有所了解,特別是小孩子。這對冰雪遊所著力培育的市場而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們要讓冰雪遊這個概念從小就植入人們的生活,而這個群體越穩定,就意味著可以做的事就越多。”侯江説,比如冰雪動漫,以後我們可以不用迪士尼,而用一些本土卡通人物的形象。

  “其實今年我們已經開始做了,比如在迪士尼遊園會邊上製作了《絲綢之路》大型雪雕。明年這樣的新疆元素會更多,我們相信這才是外地遊客樂於看到的。”

  或許,當冰雪旅遊業由“內熱”轉化為了“外熱”,那麼與之相關的零售、娛樂、音樂、影視、出版等多個領域的廣闊市場,才是舉辦冰雪迪士尼的企業所真正關注的。

  文化是最好的名片

  “不論是引進還是創新,新疆的冰雪旅遊業要發展,文化才是最好的名片。”自治區旅遊局局長伊那木乃斯爾丁説,提升文化內涵,是發展我區冰雪遊的關鍵。

  而對於冰雪遊正蓬勃發展的烏魯木齊而言,迪士尼的引進,在讓人們耳目一新的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更多的思考———怎樣打造好屬於首府的冬季旅遊名片。

  冰雪旅遊資源集中的烏魯木齊縣,目前已經著手這一課題。

  “打造‘運動+文化’的‘南山模式’,是我們這幾年所要做的。”烏魯木齊縣旅遊局黨組書記、副局長石聚全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石聚全告訴記者,目前,烏魯木齊縣正在以絲綢之路國際滑雪場為中心,將周邊的村莊打造成民俗文化村,以增加更多的冬季遊覽項目。

  “比如,距離滑雪場最近的平西梁村,現在正在建設成為中華文化村;方家莊子村則將打造成為回民文化村;廟爾溝村將建成哈薩克文化村。”石聚全説,要根據不同村莊的特色,將其建成不同的民俗景區,從而在南山形成多元文化村落旅遊帶。

  除了突出民俗文化,在部分村落,還將建成鄉村文化酒店,讓遊客親身體會不同風俗的生活。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平西梁村,已經建成了30套鄉村文化酒店客房。

  民族特色餐飲,也將是多元文化村落所重點打造的內容之一。

  “餐飲文化同樣博大精深,特別是在新疆,不同民族的餐飲文化各有差異,而這種差異性,恰恰是最好的賣點。”石聚全説,以後不僅要讓遊客大飽眼福和口福,更要讓他們通過體驗,對新疆的餐飲文化産生興趣。

  對於千里迢迢來到新疆旅遊的內地客人而言,迪士尼可能只是一味調料,但主菜,還得是新疆特色的人文與自然景觀。多元文化村落,無疑將彌補新疆冬季旅遊産品相對單一的不足。

  “迪士尼的引進,對打響新疆冰雪旅遊的品牌很有幫助。但好品牌還需要好內容來支撐,絲綢之路的民俗風情和歷史積澱,才是提升旅遊文化內涵的關鍵。”伊那木乃斯爾丁説。(本報記者劉雯文)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