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山西農業擬轉型跨越再創“黃金期”

時間:2011-01-12 09:5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太原1月11日電(記者 張恩)11日,在山西省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系列新聞發佈會上,山西省農業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關建勳在此指出: “十一五”期間,是山西農業發展最快、農村變化最大的五年。“十二五”期間,山西將進一步優化農業生産力佈局,打造多個特色農業板塊,再創山西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黃金期”。

  關建勳介紹,中國北方農業大省山西將依託自然優勢和資源稟賦,優化農業生産力佈局,規劃建設雁門關、太行山、呂梁山、晉中盆地和晉南盆地五大特色農業板塊。雁門關板塊重點發展草食畜、玉米産業。太行山板塊重點發展玉米、生豬産業。呂梁山板塊重點發展乾果、雜糧産業。晉中盆地板塊重點發展果菜、畜禽産業。晉南盆地板塊重點發展小麥、果菜産業。山西按照“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規劃建設一批基地縣和專業村。

  他認為,“一村一品”、“一縣一業”是實現山西農業現代化最好的平臺,最便捷的路徑。“十二五”期間,山西要把“一村一品”、“一縣一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普遍模式加以推進。

  山西將紮實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引領特色現代農業發展。以設施農業、迴圈農業和休閒觀光農業為重點,建設一批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比較高的專業示範園和綜合示範園。同時,在其他8個市建設10個現代農業示範縣;全省所有農業縣還要建設一個現代農業示範園,通過示範引領帶動全省特色現代農業發展。

  山西繼續實施糧食高産創建工程、千園萬場規模健康養殖工程、百萬棚設施蔬菜建設工程,啟動實施水果雙增工程,著力推進農産品加工,培育壯大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引導煤炭資本轉産農業,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農産品産業鏈。

  山西地方政府在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的同時,將進一步加大農民轉移就業培訓力度,堅持就地轉移、返鄉創業和異地輸出並舉,大力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大幅度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

  有資料稱,剛剛過去的“十一五”期間,山西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明顯增強。全省糧食綜合生産能力達到100億公斤。首次連續三年糧食生産突破百億公斤。2010年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08.5億公斤。肉蛋奶、蔬菜、水果等“菜籃子”産品供應充足,産量比“十五”期間增長10%以上,品種豐富,品質安全水準提高。

  “十一五”期間,農民收入連續邁上3000元人民幣、4000元臺階,年均增長10%以上,高出全國2個百分點,增收幅度之大歷史少有。(完)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