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佈局4小時經濟圈 中國東西部經濟融合提速

時間:2011-01-12 09:53   來源:新華網

  武漢鐵路局宣佈,從11日0時起,全面增加武漢往東、往西列車開行密度,以適應快速增長的東西部經濟發展融合的需求。作為中國鐵路四大主樞紐之一的武漢,正在形成輻射中國主要城市的“4小時經濟圈”。

  武漢鐵路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調整列車運作圖後,地處全國鐵路網中樞的武漢鐵路部門增加10對動車和10對客車。新增的10對動車組包括武昌、漢口站至上海虹橋方向增加4對,武漢站至南京方向增加2對;成都、重慶站各增開上海虹橋方向臥鋪動車組1對,經襄渝、漢丹、合武線運作等。

  上個月剛剛開通的宜萬(湖北宜昌-重慶萬州)鐵路開行列車也從此前的5對增加至14對,以進一步釋放鐵路運能,拓寬長江沿線快速通道。

  以“黃金水道”為紐帶形成的長江經濟走廊,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遞次轉移與融合發展的重要樞紐。長期以來,中國西南地區東出巴蜀,只能走迢迢水路,沿長江、經三峽進入江漢平原,一直東流出海。

  2003年,武漢港旅客運輸結束,長江沿線城市坐船到滬的歷史雖然因陸上交通事業突飛猛進的發展而畫上句號,近年來沿岸地區的經濟交流與融合卻在不斷提速。

  據統計,2010年,長江幹線貨物通過量突破15億噸,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3.8億噸,與上年同比分別增長12%和22.1%,比5年前增長近1倍。

  僅武漢港的貨物吞吐量從2008年開始即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到2010年,其貨物吞吐總量已突破1億噸大關,成為長江中、上游首個“億噸大港”。

  專家認為,沿長江由東、向西鐵路列車的加密運作,將全面進一步釋放東西走向的陸路運輸能力,提速東西部經濟的發展與融合。鐵路的快速發展正在促進中國以武漢為中心的“4小時經濟圈”的形成,為中國中西部經濟的融合與發展,打造新的引擎。

  武漢市委書記楊松介紹説,目前武漢到廣州的高鐵已經通車,武漢向東到上海的高鐵將在今年4月全線貫通,向北到石家莊的高鐵年底可貫通,石家莊到北京客運專線後年通車後,武漢到上海、北京只要4小時;武漢向西到重慶的高鐵2012年貫通,重慶到成都的高鐵正在建設,通車後武漢到成都差不多也是4小時;廣州經深圳到香港的高鐵正在建設,建成後如由武廣高鐵直達香港,也只要4個小時。(記者熊金超 田建軍)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