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加強西藏扶貧特色産業建設助農牧民增收

時間:2010-06-07 13:3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拉薩6月5日電(記者拉巴次仁 堅讚)近四年來,中國政府投入2.7億多元實施扶貧特色産業勞動力轉移就業項目,項目實施使西藏每年有13萬多農牧民受益,年每人平均增加收入上千元。

  記者從正在西藏山南地區召開的西藏扶貧特色産業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會上獲悉,2006年以來,西藏自治區政府和自治區扶貧開發辦依託“安居”抓“樂業”,大力實施扶貧特色産業勞動力轉移項目,項目的實施使大批農牧區富餘勞動力得到轉移,同時增加了項目區農牧民的收入,建立了貧困群眾增收的長效機制。

  據西藏自治區扶貧開發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次旺多布傑介紹,近四年來,西藏自治區實施了210個扶貧特色産業勞動力轉移就業項目。目前,項目區形成年産值1.1億元,年實現利潤9000萬元的産業規模,每年有2.7萬戶、13.6萬名群眾從中受益。

  扶貧特色産業的發展,調整優化了重點扶持地區的産業結構,帶動了項目區建築、商業、運輸、餐飲等産業的健康發展,同時大批農牧區富餘勞動力得到轉移,並有力地增加了項目區農牧民收入。

  山南地區乃東縣結巴鄉滴新村村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據滴新村村長扎西多吉介紹,在興辦砂料場之前,他們村村民生活基本靠種植業,2003年全村農牧民年每人平均收入只有1500元左右;2006年至2008年,該村先後通過扶貧特色建材産業項目申請國家補助資金380萬元。2009年滴新村成立農村經濟合作社,實行股份制管理。“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援,我們砂石料場效益也不會這麼好!”扎西多吉説。

  記者在滴新村砂石料場看到,村民們正在加工大理石藏式木桌,如今,滴新村砂料場生産的藏式鬥拱、石材花瓶等産品深受當地群眾的歡迎。目前,滴新村砂石料場項目覆蓋三個自然村193戶795人。2009年至今,砂石料場實現銷售收入420多萬元,純利潤達到290多萬元,先後向795名村民分紅。2009年,全村農牧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8700元。

  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扶貧勞動力轉移就業特色項目區的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5100元,比非項目區增長39%,是西藏農牧區每人平均收入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