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地産過快升溫難掩城市隱憂值得警惕

時間:2010-04-02 11:18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對於北部灣濱海城市北海來説,自1984年成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以來,最深的城市印記莫過於1992年掀起的開發熱,吸引了大批來自四川、貴州、雲南及其他省市的投資者,一時之間風頭無雙。

  狂飆猛進的“房地産熱”過後,留給北海的是超過百萬平方米的空置房和“爛尾樓”,以及沉重的債務,直到2006年,依靠中央給予的優惠政策,北海市的房地産遺留問題才基本處置完畢。

  從2009年年初到現在,北海商品房均價從每平方米不足4000元上漲到每平方米接近5000元,2009年年底開盤的位於一線海景位置的北部灣1號均價更是超過1萬元,在沉寂許久的北海房地産市場掀起不小的波瀾,不少市民以此為標誌性事件,驚呼本世紀北海的高房價時代已經來臨。

  在北海,針對房地産市場現狀,房地産從業者與普通市民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從業者大多認為北海房地産基本處於復蘇階段,良好的海景景觀、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的戰略吸引、豐富的旅遊資源使得上世紀九十年代“房地産熱”之後的北海房地産市場被嚴重低估,此番價格快速上漲,實屬必然。而當地普通市民在經歷當初的大喜大悲之後,認為房價的驟升驟降都會對城市發展帶來持續的負面影響,從而對房地産市場過快升溫持謹慎態度。

  常年在北海從事房地産銷售代理的王立説,雖然這幾年北海房價一直以較快的速度上漲,但目前大多數樓盤基本無房可賣,賣方市場局面若隱若現。與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北海“房地産熱”中以大西南地區投資者為主不同,近年來東北地區及內蒙古等北方投資者在北海房地産市場的表現愈發活躍,部分樓盤制定的銷售計劃主要面向這些投資群體。

  投資性購房之外,地處亞熱帶的濱海旅遊城市北海,自然賦予的宜居環境使得養老房成為目前北海房地産市場剛性需求的主體,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在北海購房養老,“候鳥一族”已經成為不再新鮮的城市景觀。

  即便如此,剛性需求仍難以成為支撐整個城市房地産的主力,記者了解到,投資性購房佔到了北海商品房銷售70%以上的比例,而並不少見的投機性購房,更是將不少樓盤價格一再推升。

  投資性購房成為商品房市場的主力,使得不少商品房在投資者手中不斷轉手,直接推動價格不斷上漲,讓年輕市民群體大呼買房難。而這種操作方式帶來的房價上漲,在曾經房地産夢魘難以揮之而去的前提下,引發不少市民的擔憂。

  在當地網路論壇上,不少網友認為,外地人來北海買房子多是為了炒房,在忽略當地人收入水準的情況下,認為北海房價有不小的升值空間,投資者之間互相炒房的結果就是商品房售價迅速上升,甚至房屋出租價格也一路飆升。更有不少人擔憂北海將出現曾經有過的“房地産立市”的局面,直言“當年那麼多爛尾樓成為北海一景已經足夠北海交學費”。

  部分研究者認為,雖然北海房價多年來持續上漲,但是擁有兩套及以上面積商品房的市民家庭不在少數,對於已經擁有住房的城市居民來説,房價上漲並非不能接受。真正受到房價影響的是年輕人群體,尤其是外地在北海打拼的年輕人,基於收入預期與房價之間對比越來越不平衡,客觀上會影響外來人口的持續增加,從而影響城市發展必須具備的持續性活力,對於處於發展起步階段的三線城市北海來説,這一點尤其值得警惕。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