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豆價”衝擊嚴重 黑龍江豆企開工僅一成

時間:2010-03-09 09:05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受到進口大豆的衝擊,今年春節過後黑龍江大豆壓榨企業開工率驟減。

  “我們還沒有開工計劃,最近也沒有收豆,只是在年前少量地收了一些,價格不好啊”,面對詢問,電話另一端的中國綏化金龍油脂公司經理蘭信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直言。

  黑龍江大豆協會一位負責人也表示,據粗略計算,目前東北地區大豆壓榨企業開工的比例只有10%左右,也就10幾家。

  與此同時,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也在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預計今年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為6500萬畝,比上一年減少560萬畝。前述黑龍江大豆協會負責人表示,如果播種面積繼續減少,黑龍江的企業將陷入更為嚴重的困難,“惡性迴圈就不可避免了”。

  開工率創歷史新低

  按照習俗,正月十五一過,農曆新年也算正式結束,但是新年的結束並沒有帶來工廠的開工。

  “去年此時黑龍江豆企開工還達到兩三成,好的時候甚至能達到七八成。”黑龍江大豆協會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這種艱難境地,雖然自2005年以後黑龍江大豆加工企業並不是沒有遇到過,但如此艱難也比較少見。

  九三油脂作為黑龍江本土的龍頭油脂企業也一樣不能擺脫繼續停工的命運。

  該公司一位內部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九三油脂在黑龍江的加工企業沒有復工,“現在也沒有復工計劃,只能等到價格回升的時候再考慮,一旦開工就不能輕易停下來,開開停停反而賠得更多”。該人士稱,整體來説,東北地區復工的企業還是很少。

  上述大豆協會負責人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證實,“現在企業收豆的情況也不理想,和加工情況基本上類似,可以用‘購銷清淡’來形容;而一些開工企業所用的原料,主要是以前收購的國家臨儲大豆,整體格局處於一種停滯的狀態”。

  另據九三油脂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層表示,“從一定程度上來説,現在黑龍江省內的企業還處在賠錢的狀態,基本不賺錢”。

  之所以賠錢,在上述大豆協會負責人看來,主要是進口大豆的衝擊。“現在進口大豆價格在每噸3300元左右,價格較低,而黑龍江本地産大豆價格為每噸3700元左右”,堅持使用本地大豆的黑龍江加工企業,如果現在開工只能意味著虧損,因為其無法抵擋其他能方便使用進口大豆的加工企業的成本優勢,主要是外資加工企業。

  “據我了解,目前黑龍江一些對大豆有特殊需求的企業已經在進行生産,比如那些生産醬油的企業。像我們這些具有一定規模的公司開工是很困難的事情,至少要有20天的大豆儲備,現在根本做不到”,該人士補充道。

  對於制油企業何時復工,上述大豆協會負責人表示,只有到價格上漲時才有可能,進口大豆價格達到每噸3600元時,黑龍江企業開工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

  種植面積或將銳減近1/10

  日前,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表示,預計今年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為6500萬畝,比上一年減少560萬畝。

  黑龍江大豆協會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比2008年減少4%。

  “我們做過調研,現在豆農的種植意願很低,5月份正是種植大豆的時候,其種植面積會比2009年再度大幅削減”,黑龍江大豆協會負責人無不擔心地表示。

  上述九三油脂內部人士稱,中國本土的大豆産業已經非常危險了,現在國家始終沒有採取一個較好的扶持政策來限制國外大豆的進口,“很多國外的大糧商把持著中國的壓榨企業,我認為中國對於進口大豆應該採取配額等措施”。“現在國內外市場是相通的,國家如果沒有對進口大豆的限制,國內大豆價格就不可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這樣的話,豆農也不可能有種植積極性,面積減産幾乎是必然的。只有種植面積上升,國産大豆的産業鏈才有繼續存在的可能”。

  但也有業內專家認為,國産大豆的保留與發展和國家糧食整體戰略有關,不能對進口大豆一味地持否定態度。

  一位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到,種植國産大豆經濟效益並不高,而且種植大豆就意味著減少主糧的種植面積,保住小麥、水稻、玉米等主糧的種植對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更具有戰略意義。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