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口市永興鎮博學村年逾五十的農民陳召連正忙著裝修,他的“花梨之家”農家樂本月中旬開門迎客。
博學村是一個座落在萬年火山岩土地上的古村落,綠蔭環繞,民風淳樸,但經濟落後。今年初,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春風,喚起了村民創業家園的激情。他們走出家鄉,和臺灣生態村締結“姊妹”學習鄉村建設經驗。
2010年1月4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賦予海南國際旅遊島六大戰略定位,首要即為“中國旅遊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
海口市社科聯主席、海南大學教授詹長智稱,“國際旅遊島”使海南經濟特區的發展方向更加清晰,引領 “十一五”海南改革創新再上路,併為“十二五”大發展作好鋪墊。
“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是和中國新時期戰略發展要求相吻合的,”《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起草小組負責人、海南省旅遊委副主任鄧小剛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首先,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契合國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海南發展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進而帶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向輕型經濟結構轉型,與國家擴大內需、環境友好型的戰略發展相附。
其次,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附合國家區域經濟戰略佈局要求。天津濱海新區、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北部灣經濟區等都突出了各自比較優勢,海南發展旅遊業為主的服務型經濟發揮了生態、環境、海島和氣候等方面的特色。
再次,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應合了旅遊業在國家新時期發展地位的根本性變化。去年出臺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首次將旅遊業提升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産業。中國旅遊業態將從觀光旅遊轉型升級度假旅遊,國際旅遊島上升為國家戰略,顯示中國亦可按照國際標準打造世界上有影響的旅遊目的地。
海南經濟特區22年的發展一直努力緊貼中國改革開放的脈搏。國際旅遊島從2000年學者首次提出概念到國務院正式批復,承擔中國旅遊業改革創新試驗區的重任,歷經十年,顯示了海南在世界和中國經濟發展格局發生重大變革的環境下,改革創新、探索發展之路的執著。
國際旅遊島的先行試驗亦寄託了中央對海南的希冀。2008年,胡錦濤視察海南要求,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全國唯一的省級大特區,“要更好地發揮改革排頭兵的作用,努力使旅遊業成為海南的支柱産業”,“將國際上旅遊業先進經驗拿回來”。2009年,溫家寶指示“把建設國際旅遊島作為海南深化改革開放、促進經濟增長的制高點和突破口”。
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強島富民,普惠民生,讓陳召連這樣的普通民眾分享成果。
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曾表示,旅遊業被稱為“富民不富財政”,海南希望旅遊業讓老百姓富裕起來。
國旅遊島建設是系統工程,有賴一個良性的內部環境。原海南省委黨校副校長廖遜認為,海南近十年來的“生態省”建設為國際旅遊島奠定了環境基礎,而“十一五”期間夯實新興工業則為國際旅遊島注入了內生動力。
統計數字給予佐證:今年1-6月,海南新增企業逾8千家,註冊資本近56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六成和兩倍,開局之年海南迎來開門紅。
經濟發展的同時,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相關政策不斷出臺:擴大免簽證新政獲批、新旅遊業態遊艇旅遊取得10多項政策突破,構建地方旅遊法規體系,離島遊客免稅政策有望明年初實施。
鄧小剛自信地説,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標桿意義在於:未來中國度假旅遊看海南!但他坦言,一年來的實踐表明,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最大挑戰仍是體制障礙。同時,海南仍要提倡特區實幹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