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房價環比下跌超10% 開發商“捂”字當頭

時間:2010-03-11 09:17   來源:上海證券報

  “兩會”的召開使得各地樓市繼續徘徊在政策觀望期,成交陷入低位,一些城市還出現了價格鬆動。

  滬深房價下跌10%

  來自世聯地産的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3月首周,深圳一手住宅成交量為386套,環比增長27%;但成交均價為18266元/平方米,環比下降了14%。上海也出現類似狀況,上周商品住宅成交面積11.3萬平方米,環比上漲33%;但成交均價為18549元/平方米,環比下跌了10%。

  世聯地産研究總監王海斌告訴記者,儘管出現環比增長,但深圳上周的成交量仍處於歷史低位,要知道即便在樓市尚未回暖的去年同期,成交量就超過千套。多家機構分析人士還認為,受政策影響,深圳樓市後期走勢將延續這種“量價齊低”的局面。“兩會之後的政策調控將會越來越嚴厲,今年房價上漲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中原地産深港研究中心總監張偉認為。

  而在國泰君安(香港)地産分析師姚峣看來,兩會過後,一旦之前的政策不能遏制房價,政府將出臺更為嚴厲的措施。“ 兩會開完後的一段時間如果沒有回升,佔深圳成交量30%至50%的投資客將會逐步撤出,那麼深圳全年的成交量將會陷入低迷。”

  姚峣認為,隨著成交量的大幅下降,深圳的房價也將會在今年出現明顯的回落,關內將會同比下降10%左右,而關外的降幅更可能達到15%——20%。受此影響,北京、上海的房價也會下跌10%左右。

  開發商“捂”字當頭

  為了房價能得到一些支撐,開發商則多以惜售的態度來“控制”樓市供求局面。

  “以上海的商品住宅市場來看,上周成交面積達到11.3萬平方米,供應面積卻只有3.9萬平方米,這點供應量如果按照上海新盤申請預售以3萬平方米為“底線”的規定,只不過是1張預售證的面積,但卻'分攤’到6張預售證,看來'少量多批’還是目前困擾供應的一個主要原因,而擴大供應還需要政府加強執行監管力度。”佑威房地産研究中心副主任陸騎麟坦言。

  記者還了解到,今年以來,上海累計批出87張商品住宅預售證,但推量在3萬平方米以上的只有8張。而在上周僅有的6張住宅項目預售證中,僅“南郊別墅”一個項目就一次性辦了3張,其中一張面積不足500平方米,最多的一張也只不過約1600平方米。

  “如果按照批准預售的量來界定的話,今年以來上海九成的新推項目都可算是捂盤惜售。”陸騎麟表示,多數開發商對樓盤或多或少都會進行“銷控”,只是在目前樓市走向尚不明朗的情況下,開發商還在與政府博弈,“如果想成交的話,按照原來的高價來賣估計不行了,但降價的話,對於行業內部和前期客戶都會形成不良影響,所以不少開發商寧願選擇不開盤、少開盤。”

  無獨有偶。來自中國房地産指數系統的統計顯示,杭州主城區已經連續2周沒有新推房源上市;世家機構的數據也顯示,上周成都主城區新增可售商品住宅數量為0。分析師介紹,2月以來,成都主城區新增商品房供應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近90%,主要是調控政策連續出臺導致的開發商觀望情緒較濃,而時值“兩會”,開發商認為前景不明朗、價格無法把握,更是加重捂盤。

  反彈動力顯不足

  與深圳、上海等樓市供應不足乃至房價出現較明顯回調的城市相比,也有一些地方樓市開始出現回升。如北京上周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19957元/平方米,環比上漲了8.79%;南京上周商品住宅的成交量環比大漲,成交609 套、環比漲幅達50%,成交面積60353 平方米、環比漲幅達52%。

  但在業內看來,這主要還是由於2月各地樓市普遍落入“冰點”,進入3月有所回升後,地域表現有些差異,而總體來看,樓市的調整壓力有增無減。中原地産研究中心研究經理瞿安新就認為,歷年春節以後的3月往往是樓市活躍期,但今年情況難以預測。“預計今年3月樓市'小陽春’較難出現,要判斷整個2010年的市場形勢,要看4月之後的價格走勢了。”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