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農民收入增幅連續兩年超過城鎮居民

時間:2010-02-05 09:50   來源:廣州日報

  特色農業和農業觀光帶動廣州農民增收。

  廣州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去年達11067元 農業旅遊土地流轉等多種方式促進增收

  守著青山綠水,無須大搞工業也能財源滾滾;靈活的土地流轉政策,讓農民敢於放開手腳,賺取地租的同時還能打工掙錢。記者從廣州市農業局了解到,廣州市近年來不斷加大支農力度,多項強農惠農政策齊頭並進,農民收入快速增長。2009年,預計全市農業總産值達292億元,同比增長3.9%以上;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11067元,同比增長12.6%。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比1997年翻了一番,比2005年增長56.3%;收入增速連續四年超過兩位數,且連續兩年超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

  去年,廣州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實施意見》及土地管理等12個相關配套政策文件,為廣州市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也激發了農民增收致富的熱情,經營特色養殖業、外出務工、發展鄉村旅遊,廣州農民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猶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轉移就業、外出打工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約佔農民收入的6成;財産性收入逐漸成為了農民收入增加的強勁增長點,2008年廣州市農村居民通過土地流轉、出租房屋廠房倉庫等實現每人平均財産性純收入1075元,增長15.0%;為鼓勵農民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廣州市不斷加大對農業的補貼力度,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廣州市各級財政實施種糧直補、良種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等各類農業直接補貼資金超過1.4億元。

  鄉村旅遊帶旺溪頭古村

  豆腐花賣到黃豆不夠用

  從化市良口鎮溪頭村,淙淙的溪水在古樸的民居間緩緩流過,悠然的水車轉起幾分懶散的意味。幾年來“生態旅遊村”的建設,讓這座原本略顯破舊的小村莊搖身一變成了都市人眼中世外桃源般的“香餑餑”。

  村民們告訴記者,現在每逢週末或者節假日,自然景致保持良好的溪頭村總是客似雲來,村民們在景點附近做點小買賣,生意有時做得手都發軟。“平常一般的週末,每天的營業額大概有三四百元,村裏辦李花節的時候,最多每天可以有上千元。”在村裏的小廣場旁開豆腐店的陳二娣對記者説,就算在生意一般的時候,每天也能賣出100多碗豆腐花,消耗黃豆5斤多,加上村裏天天磨制的“山水豆腐”,“按畝産600斤計算,村裏自己種的幾十畝黃豆根本就不夠用。”村支書蔡日生前幾天夜裏才帶著村民到隔壁的呂田鎮拉了一車豆腐過來,“我現在想把我們的山水豆腐做成品牌,我們這裡山好水好,有搞頭!”一旁的從化市農業局副局長黎均接過話茬説:“村裏決心打豆腐品牌,我們也打算支援他們,在村裏擴大黃豆的種植面積。”

  蔡日生心裏卻另有“小九九”。他對記者説:“種黃豆好是好,就是每畝的經濟效益低了些,村裏原本種的三華李收入挺不錯的,我們打算多種些。”據他介紹,這些年因為遊客增多的帶動,三華李的價格年年見漲,從5年前的0.5元/斤左右,現在最多時已經賣到3元/斤,按照三華李畝産3000斤左右計算,每年就能給村裏帶來150萬~200萬元的收入。“比起以前光靠種三華李、青梅、沙糖桔的微薄收入,現在的情況是好多了,現在我們又想著請專家來講講課,提高三華李的品種,將李子分級出售,爭取將賣價再拉高一點!”蔡日生對記者説。

  農業旅遊已經逐漸成為廣州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途徑。記者從廣州市農業局了解到,近年來,廣州積極引導農民挖掘鄉村自然景色資源,因地制宜發展“農家樂”等農業觀光活動和鄉村旅遊。廣州市委、市政府把“發展鄉村旅遊促進農民增收”列為2009年的重點工作,由副市長陳國牽頭落實,並制訂了《發展鄉村旅遊促進農民增收工作方案》。目前,廣州已扶持培育了從化溪頭村、田心社和增城“小樓人家”等一批特色鄉村旅遊品牌景點,成功舉辦了“荔枝節”、“菜心節”、“梅花節”等鄉村旅遊節慶活動,推進鄉村旅遊蓬勃發展,促進了廣大農民特別是北部山區鎮農民收入的增加。

  土地租金加工資

  農民要買小汽車

  在城郊街西和村,記者看到,雖然身處農村,但在地裏勞作的農民似乎不多。“我們把土地以保底價租給街道辦,街道辦搞好排水、平整土地等基礎建設後,再租給外來的花商,租金我們還有得分。”西和村村民鄭衛東告訴記者,以前他家主要以種植水稻、花生、荔枝等作物為生,每年全家的收入大約只有6000元。2000年,村裏的土地開始自發流轉,到2008、2009兩年,在政府的推動下,流動速度加快,鄭衛東將自己家裏的10多畝土地租了出去,一租20年。“一身輕鬆”的老鄭和妻子、兒子一起出外打工,土地的租金還照拿不誤,“保底價700元/畝,街道辦出租給商家是900元/畝,溢出價還有六成返還。”

  在這種土地流轉模式的促動下,西和村周邊開起了多家花場,村民們還可以前往打工。收入來源拓寬後,鄭衛東一家去年的收入達到了以前的10倍之多,有人打趣地跟老鄭説,讓他給兒子買輛小汽車,“我還想給自己買呢,我也不老啊!”老鄭笑呵呵地説道。

  據廣州市農業局介紹,近年來,廣州引導農戶將土地流轉給龍頭企業、經營大戶和種養能手,發展産業化、規模化經營,從多方面拉動農民增收。2009年,廣州市出臺《廣州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試點實施方案》,確定花都區花山鎮、從化市城郊街等3個鎮(街)為土地流轉試點鎮(街),對連片經營規模面積達到50畝(北部山區40畝以上)、流轉期限3年以上的試點區流轉農戶,由市財政按100元/畝的標準給予補助,各區(縣級市)按不低於上述標準給予配套補助。農民將土地流轉給經營大戶、種養能手,可以獲得租金收入。同時,龍頭企業、經營大戶等在擴大生産的基礎上,吸引本地農民就業,進一步帶動周邊農戶增産增收。

  抱團發展引導農民合作

  百萬資金扶持農民創業

  此外,近年來廣州市大力推進農田、魚塘標準化建設,提高農田、魚塘生産能力,促進農業增效,提高農民從事農業生産的收入。2009年,全市共投入4.1億元,標準化改造農田14.0萬畝、魚塘1.9萬畝,累計完成標準化改造農田135.0萬畝、魚塘13.1萬畝。經改造後,耕地利用率普遍提高3%,魚塘産量、産值、利潤增幅均在50%以上。同時,農民出租耕地收入普遍提高30%~50%,魚塘平均租金由600元/畝年增長到1200元/畝年。

  在打好農業生産基礎的同時,廣州市還引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規模化生産和集約化經營,幫助農民把農産品賣個好價錢,解決以往農産品銷售不暢、農民增産不增收的問題。農民加入合作社後,能夠充分享受合作社的品牌和規模優勢,把農産品從田頭、鄉間集市賣到城市裏的大型連鎖超市,農産品銷路大大擴展,農産品價格也相應漲高。2009年,廣州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猛,全年新增183家,達到281家;6家示範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入社社員比經營同類産品的非社員農民每人平均增收20%以上。

  農村也在探索發展的新道路。記者了解到,從化市去年就拿出了100萬元的資金,扶持農民進行創業,申請到扶持資金的農民有近百戶,“城裏有扶持大學生創業的資金,農民也可以得到扶持。”從化市農業局副局長黎均對記者説。江埔街上羅村“亮點”農莊就是扶持資金的受益者之一,村支書李隨亮告訴記者,下一步村裏還準備利用天然風光和黃金洞等旅遊資源,發展紅色旅遊路線,帶領村民創業奔康。(葉卡斯)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