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國際旅遊島” 中國海南島已具備五大優勢

時間:2010-01-05 08: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國務院四日發佈《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上升為國家戰略。意見提出,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六大戰略定位,即中國旅遊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圖為海南三亞的遊艇碼頭。 中新社發 尹海明 攝

  中新網1月5日電 國務院辦公廳12月31日發佈《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正式批復了海南“國際旅遊島”的發展目標。海南島能否成為真正的“國際旅遊島”?能否成為“中國夏威夷”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什麼是“國際旅遊島”?國家旅遊局副局長王志曾對此進行過描述:人員自由進出、貨物自由通關、貨幣自由兌換、免稅品自由購買、旅遊項目自由落戶、國際旅遊規則自由對接。而這六大“自由”必須在大政策的框架內,但同時也要依託特區的特殊政策優勢,對傳統做法有一定程度的突破。

  可以説,海南島已具備成為“國際旅遊島”的五大優勢:

  優勢一:天然區位和綠色生態優勢

  海南島地處熱帶,全島面積約為3.4萬平方公里,管轄約200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環島綿延著1580多公里的海岸線,其間分佈著50多個風光旖旎的海灣。熱帶天然森林覆蓋了島上58.48%的面積。海南四季鳥語花香,動植物資源豐富。

  如果以全球為坐標係,海南島緯度與夏威夷、巴厘島、普吉島等世界著名旅遊勝地相近,而亞龍灣可與夏威夷相媲美;海口作為世界少有的北岸城市,海闊浪平。

  更為難得的是,海南島旅遊資源分佈均勻,全島可供開發利用的旅遊點有200多處,海灘、溫泉、熱帶雨林遍佈全島。

  不僅如此,海南的生態、環境、植被、氣候、空氣、藍天、海水、沙灘的品質,不遜色于地中海沿岸的摩納哥、尼斯以及夏威夷群島。並且,海南生態資源保存完好,幾乎一個大洲的生態元素:原始叢林、山川、綠野、沿海的椰林、沙灘以及島嶼至今完整無缺。

  海南省政府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生態環境的改善,海南島的空氣品質居全國首位,五指山更以每立方釐米8000個負氧離子號稱“海南島之肺”,海南擁有“天然大氧吧”和“生態大花園”的美譽。

  優勢二:民族與文化多樣

  海南省的居民,分屬漢、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泰、佤、畬、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鮮、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錫伯、門巴、納西、仫佬、哈薩克、鄂倫春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

  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拉龜、射箭、盪鞦千、攀藤摘花、挑山欄過河、過獨木橋等體育項目,鼻蕭、椰烏、吹樹葉等樂器表演,唱歌、跳竹竿舞等娛樂項目,射魚、貴屋等生活方式,織錦等手工技能具有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