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中心上海排第八 新興金融中心優勢明顯

時間:2010-07-09 10:45   來源:經濟參考報

  新華社和道瓊斯指數服務公司8日在上海發佈的“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顯示,在全球45個國際金融中心發展能力的綜合比較中,紐約超過倫敦位居首位,上海則憑藉成長髮展分指標的超強表現躋身第八,引領全球國際金融中心第二梯隊。亞太地區和新興經濟體金融中心城市的表現令人矚目,亞太地區成為入選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排名前十城市最多的地區,新興經濟體金融中心在“成長髮展”指標上優勢明顯,體現出全球經濟變革的趨勢。

  提升

  亞太金融業迎頭趕上

  得益於經濟的持續增長帶動金融産業的高速發展,亞太地區成為入選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排名前十城市最多的地區。此次排名前十位的國際金融中心分別是:紐約、倫敦、東京、香港、巴黎、新加坡、法蘭克福、上海、華盛頓和雪梨,亞太地區的金融中心城市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地位相對於北美和歐洲金融中心城市有所提升。

  當天發佈的報告稱,從45個城市的指數得分情況看來,這些金融中心的競爭和發展實力可分為成熟型、發展型、綜合型、區域型四個梯隊,體現金融中心的四個不同發展階段。第一梯隊是倫敦、紐約、東京、香港4個金融中心,綜合得分都在80分以上,這4個城市均是世界頂級的金融中心。

  根據對金融中心城市發展競爭力綜 合 評 價 結 果 , 上 海 的 得 分 達 到63.8分,與包括巴黎、新加坡、法蘭克福和華盛頓在內共5個發展型國際金融中心共同形成第二梯隊,處在這一梯隊的金融中心城市的綜合得分均在60至80分之間。

  從“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客觀指標體系中分項指標的評比來看,上海已經成為引領第二梯隊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風向標。通過對金融市場及成長髮展指標進行波士頓矩陣分析,從中可以看出,在第二梯隊的五個城市中,上海、新加坡落入“繁榮區”象限的對角線之上,這表明該城市金融市場規模較大又保持強勁增長勢頭,而巴黎、法蘭克福、華盛頓則落入該象限對角線之下。上海在成長髮展和金融市場分指標的排名分別為第1位和第7位,領先於新加坡的第7位和第8位,尤其是在成長髮展指標方面成為全球第一,不僅遠超第二梯隊其他金融中心,也將傳統金融中心紐約、倫敦及新興經濟體金融中心如迪拜等均甩在身後。

  著名國際投資家吉姆羅傑斯認為,金融海嘯的余波對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仍然産生影響,雖然紐約、倫敦仍在國際金融界處於領先地位,但後危機時代的經濟格局變革正在預熱之中,這種變革需要數年時間來實現。

  “國際金融中心就像是皇冠上的一顆明珠,需要與其背後的經濟‘底座’相適應。”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原先歐美的金融中心較多是與其經濟發展分不開的,現在隨著亞太地區經濟的不斷發展,必然會涌現出更多的國際金融中心。

  崛起

  新興經濟體不甘人後

  迅速崛起、經濟實力日益增強的新興經濟體,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被寄予更殷切的期望。報告顯示,世界對於金磚國家金融中心的發展能力普遍看好,在發展為國際前列金融中心的信心排名中,上海高居榜首,其次分別為聖保羅、莫斯科、約翰內斯堡和孟買。

  作為世界新興經濟體的代表,金磚國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熱點所在。得益於及時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這些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經濟復蘇過程中的表現可圈可點,經濟增速表現也讓世界矚目。

  中國經濟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11 .9%,目前經濟增速已恢復到2007年第二季度水準。巴西今年第一 季 度 經 濟 同 比 增 速 達9 %, 創1991年以來最高紀錄,在新興經濟體中增速僅次於中國。印度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同比增速高達8.6%,而過 去2 0年 裏 的 平 均 增 長 率 僅 為5.4%。俄羅斯今年前5個月國內生産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4%。

  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李籟思稱,直到2008年,非洲連續5年經濟增長超過5%。“我相信,未來將會出現從中國延伸至印度和南亞、再到非洲的‘弧線增長’”。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金融中心是現代經濟的心臟。新華-道瓊斯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發 展 指 數 報 告 顯示,莫斯科、孟買、首爾、聖保羅都是新興經濟體的金融中心,雖然規模不大,但是發展速度較快,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崛起的新秀。與這4個城市相比,上海在各要素上都具有 明 顯 的 優 勢 , 尤 其 是 在 金 融 市場、成長髮展、産業支撐方面上海的得分比這4個城市高出一倍,受訪者對於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信心程度也最高。

  郭田勇認為,當新興市場經濟國 家 的 經 濟 發 展 到 一 定 程 度 的 時候 , 主 動 推 動 國 際 金 融 中 心 的 建設,能夠發揮金融中心對經濟的反向推動作用,使得這些國家的發展更加均衡化和全面化。

  差距

  必須正視的現實

  通過國際金融中心的“新座次”可以看出,此次排名體現出變革的趨勢,彰顯了成長的力量,但同時也讓人們更多地認識到了新興經濟體金融中心與世界一流國際金融中心之間的差距。

  在金融市場、成長髮展、産業支撐、服務水準和綜合環境五個分項指 標 中 , 除 了 在 成 長 發 展 因 素 方面,新興金融中心優勢明顯之外,其他幾個因素均比較落後。以權重最 重 的 “ 金 融 市 場 ” 這 一 指 標 來看 , 其 前 六 名 分 別 為 , 倫 敦 、 紐約 、 東 京 、 香 港 、 巴 黎 、 法 蘭 克福,無論是在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保險市場、銀行市場的評價,這些城市的金融市場都具有較好的聲譽和較強的實力。

  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首席執行官羅睿鐸認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建立充滿活力的資本市場至關重要,中國目前的金融業還相對薄弱,資本市場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相比而言,倫敦在發展資本市場具有相當的優勢,比如高標準的監管和有效的公司治理、為市場提供最大化的路徑選擇、低廉的融資成本及世界一流的專業服務體系等。

  “如果上海能放寬市場準入,上海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步驟越來越快,海外投資將會越來越多地來到中國和上海,將給上海帶來更多的資本和專業技能,上海將在國際化過程中受益匪淺。”羅睿鐸稱。

  在金融服務水準和綜合環境方面,新興經濟體城市與其他國際金融中心差距更大。以金磚國家的五個金融中心城市為坐標,在金融服務水準方面,僅有上海進入前20名,排在第19位,其他均在37位之後,而在綜合環境方面,金磚國家的五個新興經濟體金融中心城市更是沒有一個能夠進入前20名。

  “一個城市要成為金融中心,除了經濟發展的需要之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法制的完善、人才的積聚、金融機構的佈局、金融創新的能力和資本市場的深度等軟環境。”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 BO E)董事總經理鄭學勤表示,這些正是新興的金融中心所欠缺的,而歐美的經濟地位雖然在金融危機中相對削弱,但是由於歷史積累,紐約和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還會保持下去。(魏宗凱 王濤 白田田)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