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復蘇持續強勁 珠三角再現高負荷生産

時間:2010-03-04 10:37   來源:新華網綜合

  曾有業內專家學者預測, 2010年,民間投資、出口、消費等需求的漸次復蘇將逐步接替刺激政策弱化所減少的需求,其中,出口復蘇將主導2010年的中國經濟。如今耶誕節因素已經不再,歐美回補庫存活動也接近尾聲,2月份的出口還能延續春節前的回升態勢嗎?中國的出口是否已經真正步入持續向好的上升通道?最近,上海證券報記者歷時一週對出口企業最集中的珠三角地區進行了實地調研,所了解到的情況比較樂觀:目前,出口復蘇表現可謂持續強勁, 珠三角大批外貿企業再現高負荷運轉。

  2月26日,記者到位於深圳寶安的成霖股份調研。這是一家生産衛浴潔具的公司,90%産品出口北美和歐洲。與2009年春節放了兩周長假不同,因為今年接到的訂單較多,公司年初四就開始上班。而人手不夠使得該廠幾乎每天都需要加班,實行“兩班倒”。

  在上海證券報記者對出口企業最集中的珠三角地區進行的實地調研中發現,外貿工廠、港口、海關等處反映出來的企業開工、港口吞吐量情況(未經季節性調整)都比較樂觀,從去年底呈現的出口復蘇態勢在2月份得以延續。業內人士認為,2010年一季度出口同比增幅或會好于部分經濟學家及券商投行預測的10%至15%,出口拖GDP後腿的局面將出現轉機。

  工廠再現高負荷生産

  在有著“鞋都”之稱的東莞厚街,企業招工的急迫及不斷冒出的新廠讓記者似乎回到了金融危機發生前。

  走出厚街汽車站,記者就被當成了打工者,立馬被招工人員包圍,他們不斷把宣傳資料塞到記者手上。走出“包圍圈”,大紅紙糊在木板上製成的簡易招工廣告牌則撲面而來。

  進入厚街白濠工業區內,記者發現,幾乎沒有一個工廠不缺人,每家工廠的門口都搭起了招工桌子,而在人流量較大的主幹道上,也密密麻麻排滿了工廠招聘的展臺。

  厚街勞務大市場的肖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去年10月份開始,東莞厚街工廠的訂單開始持續增長,再加上看好今年的整體出口形勢,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更大,所以今年東莞厚街幾乎全部工廠都在招人。

  MNI中國企業信心調查顯示,受訂單增加的影響,2月份僱員需求指數從1月份的53.8上升至61.3,為該調查開展5年來的歷史最高值。

  華成鞋業公司總經理許榮木告訴記者,華成鞋業以前一直是以內銷為主,去年下半年公司開始接到很多外銷的訂單。因此,今年許榮木決定新開一個工廠生産外銷産品。

  同樣是做女鞋出口的集達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許華江也向記者透露,今年以來公司的訂單出現明顯回升,15萬雙以上的訂單較去年同期增長了近一倍,訂單總數已經超過了金融危機前。

  “目前訂單已經排到了5月份,而往常這個時候訂單最多下到3月份。”許華江表示,他對今年的出口形勢比較看好。

  剛開建的德泰紙業是這條街上的新熱點。德泰紙業保安隊吳隊長告訴記者,“工廠定在3月1日正式開工,主要是做出口到美國的禮品包裝盒。因為總部去年下半年接到的訂單大增,已經做不過來了,所以新開了這個廠。”

  東莞厚街工廠2月的訂單火爆只是全國製造企業的一個縮影。儘管2月份的具體訂單數據並未公開,但MNI中國企業信心調查結果顯示,2月份生産與新訂單指數將創多年新高。2月總體經營狀況指數從1月份的63.3攀升至70.4,創2007年4月以來新高。

  港口“淡季不淡”

  作為珠三角地區最大的港口之一,深圳鹽田港的吞吐量往往成為珠三角地區出口的風向標。

  深圳港貨物吞吐量在去年連續10個月降幅收窄的態勢下,今年1月份出現了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正增長。據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的統計快報顯示,今年1月份,深圳港完成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29.12%,比上月增長1.05%;完成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16.14%,比上月增長2.24%。

  2月份的鹽田港同樣繁忙,絲毫沒有受到春節的影響。2月26日記者來到深圳市鹽田港。在國際集裝箱碼頭片區,轟隆的馬達聲不絕於耳,一輛輛五顏六色的貨車不斷從身旁呼嘯而過,涌往國際集裝箱碼頭。記者在集裝箱碼頭閘口前看到,運載集裝箱的貨車已經排起了近500米的長龍,而後面還不斷有貨車加入。

  閘口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春節後這段時間相比去年底還只能算淡季。但這已經比2009年春節後冷清的景象好上許多。

  賽格物流公司的貨車司機吳師傅告訴記者,春節過後本來是港口運輸傳統的淡季,但今年從正月初十開始就變得繁忙起來。現在每天要拉一箱貨,而去年的此時,基本上一個星期才能拉上一、兩箱貨。

  吳師傅回憶到,“港口運輸的淡季從去年9月份開始出現明顯反彈,到年底進入了最為忙碌的日子,一天就要拉三、四箱貨。因為年底的業務太多,單位有人正月初四就來上班。”

  海關專家指出,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的止跌回升,主要是因全球經濟緩慢復蘇帶動外貿出口明顯回暖。去年4 月份開始,外貿需求就逐漸企穩回暖,6月份進入加速復蘇階段,到了第四季度,深圳的外貿出口額同比增速已經轉正。而進入2010年後,外貿回暖勢頭更加明顯,港口業務明顯繁忙。1月份深圳港外貿貨物吞吐量1373.98萬噸,同比增長26.87%;環比上月也增長了4.97%。

  全球需求持續向好

  全球貿易需求的持續回暖也給國內出口企業打了一針強心劑。 集裝箱的出貨量、海運航線價格、BDI(波羅的海幹散貨運指數)這些反應全球貿易狀況的指標全線飄紅,預示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國內的出口仍將向好。

  集裝箱的出貨量可以看成全球貿易的晴雨錶。記者從集裝箱業務佔全球55%的中集集團了解到, 2009年11月份開始,處於半停産狀態一年之久的中集集團幹箱廠開始陸續重啟生産,至今已幾乎全部開工。

  幹箱主要用於機電、服裝等製成品的運輸,2009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中集集團的幹箱業務幾乎停滯,上半年累計銷售幹箱不到0.5萬標準箱。到2009年6、7月訂單開始好轉,當時每月也僅1000至2000標準箱,11月增至1.3萬左右,11月後儘管進入淡季,但公司幹箱訂單環比仍在持續攀升, 12月份增至2萬餘標準箱;今年1月份該數據更是增至約2.5萬。業內人士預計,2010年1季度該公司的幹箱出口量月均將超過2萬箱。據悉,與去年全年出口不足30萬標準箱比,2010年公司已接獲的訂單近60萬。

  而海運航線價格的不斷上調,也反映出全球貿易需求在回升。進入2010年,航運巨頭已經多次調價。1月和2月,中海集運等集裝箱海運企業就兩次上調了各航線的運價。

  日前中遠集運、中海集運等又上調了3、4月份到美國、歐洲的海運費,其中中遠將亞洲到美國的運費分別上調了300美元每標準箱(40英尺),以及240美元每標準箱(20英尺),新價格從4月1日起生效。中海集運則將到歐洲的運費分別上調了200美元每標準箱(40英尺),以及100美元每標準箱(20英尺),新價格從3月1日起生效。

  BDI指數也出現企穩向好跡象,上周(2月22日—26日),BDI基本維持平穩,上漲0.88%。國信證券等多家證券機構分析認為,今年二季度BDI再度上漲將是大概率事件。(轉自上海證券報 記者 潘建 時娜 編輯 王曉華)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