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最新動態
農業交流合作
相關評論
政策法規
海峽兩岸農業
合作試驗區
臺灣農民創業園
島內農業概況
網上展廳
友情連結
重慶臺灣農民創業園
字號:
龍臺合作:跨越萬里完美嚙合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時間:2010-01-15 10:4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從臺灣到黑龍江很遠,中間隔著亞熱帶到寒溫帶的萬水千山;從臺北到哈爾濱很近,3小時20分的直線航程,突破40℃的溫差將兩地緊緊相連。

  冒著-30℃的嚴寒,150多位臺商一路北上,在國臺辦與黑龍江省政府為兩岸企業家搭就的“首屆亞布力兩岸經貿論壇”上感受到的是火熱的激情。這激情,來自互通有無後的相見恨晚,來自激烈碰撞後的豁然開朗,更來自對未來廣闊的合作空間及其背後蘊藏的無限可能性的強烈期待。這是跨越萬里的天作之合,猶如完美嚙合的齒輪,只需稍加潤滑,即能投入高速運轉,而這運轉所能引發的巨大商機,足以讓人們對所謂的空間距離忽略不計。

  互補性有多強?“反差”與“迥異”蘊藏契合點

  論壇開幕之際,正值北國邊陲最冷的“三九”天。動輒低至-30℃的戶外溫度曾讓10℃都要喊冷的臺商對哈爾濱市、對黑龍江省望而卻步。然而,正是這一冷一熱、一南一北的地域“反差”,讓龍臺兩地從自然資源到産業結構“風格”迥異,也孕育了雙方深度合作的無限可能。從與會者的報告中可以明晰地梳理出兩地在多領域存在的近乎完美的契合點。

  臺灣寬和開發企業集團董事長顏文熙對黑龍江省的“三寶”———人參、貂皮、鹿茸讚不絕口。他説,這“三寶”中有兩項是全球華人世界中備受推崇的珍貴藥材。在黑龍江的廣闊土地上,生長著無數寒溫帶特有的高品質珍稀藥材,而這些藥材恰恰是處於亞熱帶的臺灣所不具備的物種。臺灣在藥材種植、加工以及生物制藥等領域均有領先的技術和經驗;黑龍江省除具備豐富的資源外,還大力發展醫藥産業,也有有實力的企業和品牌,如哈藥、世一堂等。兩地在生物科技、制藥等領域內有極強的互補性,合作發展空間不可限量。

  在臺灣,雖然精耕細作和農産品深加工是其“強項”,既有“技術”、又有“技工”,但由於島內耕地稀缺、塊小分散,農民生産意願低落。論壇上,黑龍江省副省長孫堯的介紹讓臺灣客商頗受鼓舞。彼之所短,恰為我之所長———黑龍江省地大物博,土地面積相當於日、韓兩國國土面積的總和,耕地面積達兩億畝,佔全國面積的1/9,且都是肥沃的黑土地,即將成為中國的産糧第一大省。快速發展的種植業、畜牧業等正迫切尋求龐大的農牧産品精加工、深加工能力和技術支援。僅初步對接,就已發現龍臺兩地在農業種植業、農産品深加工、農業産業化運作等領域均有無窮無盡的合作可能。不僅如此,雙方在攜手開拓對遠東地區以及東南亞地區農産品出口等方向上,也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臺灣電子産業核心技術聞名全球,全球電腦半數以上為“臺灣製造”;我國國內從水電到核電,從凍土工程到載人航太,乃至眾多重大國家産業化項目中,都有來自黑龍江省的工業産品與核心技術支撐。臺灣背靠東南亞市場,商業渠道輻射全球、特別是發達的西方國家;黑龍江省與俄羅斯、遠東獨聯體國家商貿活動源遠流長,背後的廣闊市場,臺商此前絕少涉足。

  從自然地域到産業結構的巨大差異性反而使龍臺雙方迅速找到了最完美的契合點,更廣泛更深入的合作一觸即發。

  熱點有多熱?千億美元市場只是冰山一角

  面對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尋找新的經濟熱點和發展機遇是身處“外貿大收縮、內貿待開拓”轉型期的臺灣客商關注的焦點。正因如此,首屆亞布力兩岸經貿論壇的主題定為“龍臺兩地攜手開拓俄羅斯市場”,而大批臺商冒嚴寒北上龍江,也不僅僅是要把這個中國最北邊陲的資源大省作為他們發展的舞臺,更要以此作為劍指此前幾為“盲點”的俄羅斯廣大市場的“橋頭堡”。

  俄羅斯廣袤的大地對臺商來説,更像一道未解的謎題,其中商機何在?論壇上,黑龍江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院長、省科顧委宏觀經濟專家組組長陳永昌教授對當前俄羅斯經濟形勢的透徹分析和第一手資料給躍躍欲試的臺商們指點了迷津。

  “作為‘金磚四國’之一的新興經濟體,俄羅斯近幾年將會出現四個重大發展機遇。”陳永昌説。目前,俄羅斯正在積極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一旦成功,必將加快市場開放步伐,為中俄貿易帶來巨大商機,此其一;兩年後,2012年,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PEC)將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舉行,為此俄政府將投入60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在太平洋沿岸建設交通基礎設施、改建機場跑道和現代化公路等,此其二;2014年,冬奧會將由俄羅斯承辦,為此俄政府將投入總額達120億美元的鉅資,這些都將給黑龍江省乃至臺商的建築企業帶來諸多商機,此其三;去年4月,俄政府通過的《遠東及外貝加爾地區2013年社會經濟發展聯邦專項計劃》與2007年8月我國發佈的《東北地區振興規劃》不謀而合,未來5年,俄政府計劃在遠東地區投入2000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和住宅建設,其中的巨大機遇不言而喻。

  不僅如此,涉及中俄合作的三大工程正在啟動中,一是中俄石油管道工程;二是目前被正式列入日程的黑瞎子島保護開發工作;三是2009年4月21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的黑龍江綏芬河中俄保稅區。陳永昌説,這三大工程涉及投入以千億美元計,必將促進東北亞經濟圈這一新經濟熱點的升溫。“此時龍臺聯手發力,做大做強對俄貿易商機無限。”

  空間有多大?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去年哈洽會,參會的臺灣客商還需在香港或上海轉機,輾轉顛簸18個小時方能到哈。然而,此次論壇的參會代表僅花了3小時20分鐘就由臺北直飛到哈爾濱,時間比從哈爾濱飛到海南還少兩個小時。去年9月1日開通的直航班機,無疑使龍臺合作的半徑縮小、成本降低了。

  不止臺北到哈爾濱的距離近了,黑龍江省到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通道也更暢通了。截至目前,中俄的海路運輸通道已經打通,國內貨物可從牡丹江市出發經符拉迪沃斯托克港運達上海港;與此同時,黑龍江省與韓國和俄羅斯有關企業就共同改造俄羅斯拉法得卡漁港簽訂的合作開發協議,也使籌劃多年的海路聯運大通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一切,都無限放大了龍臺兩地的合作空間。

  “秋收後黑龍江農田裏俯拾皆是的秸稈是名副其實的‘寶貝’,可以通過深加工吃幹榨盡,生産出許多高附加值的産品。”論壇上,一位臺商的建議讓副省長孫堯打開了話匣子。

  黑龍江省一年提供給國家的商品糧達300億公斤,相當於全世界糧食市場年交易量的1/9。這些糧食絕大多數以原糧形式運出,或僅能簡單加工。數量驚人的、可産生高附加值産品的伴生物如秸稈、豆粕等均被丟棄,這裡有多少商機?

  黑龍江省是畜牧大省,僅以“全身是寶”的生豬為例,高峰時期,每天有超過1萬頭生豬拉到南方屠宰加工,附加值幾乎為“零”。如果加工成品牌肉及相關製品,能把其骨、血、臟器等寶貴的生物科技原料充分利用,這裡又有多少商機?

  熊膽粉、林蛙油、黑蜂膠是黑龍江省的“新三寶”,也是全球華人公認的高端營養保健品。全世界僅有7個野生黑蜂群,其中之一就在黑龍江。得益於肥沃黑土的滋養,黑龍江省農田中的農藥使用量不到全國平均水準的1/20,化肥用量不到全國平均水準的47%;國家認證的8000萬畝有機農田中一半在黑龍江省,是最有可能培育天然有機食品的地方,這裡又有多少商機?

  僅僅是地大物博的黑龍江省就已讓臺商眼花繚亂,遑論其後的廣大俄羅斯市場?

  海峽兩岸人力資源與科技産業交流協會理事長曹典章細數了臺灣的科技産業優勢。臺灣科技園世界聞名,臺企在整合電路、電腦及周邊設備、光電等領域內的産品和技術力量在全球範圍首屈一指。俄羅斯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有別國無法比擬的豐富資源,消費潛力巨大。目前我國進入俄羅斯市場的産品主要為服裝、鞋帽、箱包、傢具等低附加值産品,電子類消費産品多由日、韓等國把持,而在這方面,臺灣的産品和品牌均具極強競爭力,卻因歷史、地域原因未能打進俄羅斯市場。未來,在包括電子産品、生物科技等高附加值産品領域中,以臺灣的産業、技術優勢,配合黑龍江省的資源、地緣優勢,龍臺聯手衝擊俄羅斯市場的開拓之路必將無往不勝。

  記者注意到,正如論壇主辦方所願,論壇的“重頭戲”在會後。就在臺上專家、學者、商界精英縱論大勢之時,臺下數以百計的臺商代表已開始醞釀與黑龍江省各相關部門、各邊貿重鎮、各相關企業負責人“單獨約會”,深入探討。此次論壇,只不過是給一台大戲拉開了幕布一角,龍臺合作漸入佳境,未來必將好戲連臺,讓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李學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