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
  
農業最新動態
農業交流合作
相關評論
政策法規
海峽兩岸農業
合作試驗區
臺灣農民創業園
島內農業概況
網上展廳
字號:
臺灣的綠色政權為何不喜歡大陸的綠色通道?

  時間:2005-03-24 17:34    來源:     
 
 

福州海關日前宣稱,即將以免稅的“綠色通關”方式,進口臺灣新鮮農產品。

如果從地緣關係來看,臺灣農產品外銷的首要地區應當就是福建省。兩地相隔只有150多公里之遙,經由快船運送只需數小時便可運達,保鮮防腐的處理都輕而易舉可以做到,運費又便宜,因此利潤較高。去年的閩臺農貿在躍升了20%之後,才達到4600多萬美元,兩地農業貿易額實在微不足道,遠遠無法滿足臺灣果農的需求。如今福州的免稅綠色通道開放之後,肯定會使兩方的農產品貿易額飛躍起來。

由于工業化與都市化的發展,過去十多年來臺灣農業人口雖然隨著年輕人口逐漸離農而減少,但是農民仍佔有相當重要的比例。特別在臺灣南部的嘉南平原一帶,務農家庭很多。自從臺灣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大量外國農產品進口,當地農作物的市場萎縮,銷售量大幅度降落,農民叫苦連天。臺灣“農委會”針對農業發展的困境雖然也提出了發展精致農業、觀光農業、推動民宿等措施,無奈受惠的只是一小部分具有附加價值的農業活動,對于廣大的農民大眾,當局仍然一籌莫展,只能編列補貼預算,降低加入世貿組織對臺灣農業的衝擊,然而迄今是雷聲大雨點小,補助農民或協助農民的計劃始終未見真章,農民得不到什麼實惠。一連串農民上街頭遊行,白米炸彈客置放炸彈等行動,均未能促使當局正視這個問題,農民像是當局手中的燙手山芋。

有輿論認為,臺灣當局的執政方針早有一套優先級:首要之務是推動“正確”的意識形態,再下來是以政治控制各大企業,接著要壯大民進黨勢力,擴充地盤,永續執政,然後“走出去”向國際間宣傳“正名”、“獨立建國”等等,行有余力則照顧一下經濟問題。

有敏感的所謂“愛臺灣”人士指出,大陸最近發出歡迎臺灣水果及其它農產品行銷大陸的呼吁,如福州設立免稅“綠色通道”一事,乃是統戰手法。這類指責令人啼笑皆非。臺灣農民等了好多年才見到一線曙光,政治大帽子立刻祭起,莫非要置農民于死地嗎?

臺灣加入世貿組織受衝擊最大的正是農業,有識之士正愁在外國廉價農產品大舉入侵的狀況下,臺灣農產品在市場競爭中毫無招架之力,未來臺灣農村可能會面臨凋敝破產的困境。如今難得大陸提出兩岸農業交流的方案,特許臺灣農產品免稅輸往大陸,這對臺灣農民而言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其實也是臺灣農業唯一的出路。臺灣當局如果真為農民的福祉著想,應該積極促成,在最短的時間內讓“綠色通道”暢通無阻。

(作者馬淑靜曾任臺灣美林證券公司總經理、臺北國際婦女會募款主席)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江北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