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工會領袖:兩岸簽ECFA 增加臺灣勞工就業機會

時間:2010-04-30 15:14   來源:中新網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省人造纖維産業工會聯合會理事長呂德明表示,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最直接的利益便是讓臺灣的企業省下關稅,産品會更有競爭力,臺灣勞工會更有就業機會。

  呂德明表示,人造纖維産業包含人造絲、人造棉、人造纖維等,目前島內生産的數量有七成銷往大陸,但得繳付十多趴的關稅,增加生産的成本。其實臺灣有許多産業較大陸佔有優勢,高資本、高技術人才的人造纖維業是其中之一。

  呂德明認為,大陸的人造纖維廠數量少,能量不足,“五年、十年都還追不上臺灣”,故當地下游的紡織業仍得仰賴臺灣進口化纖原料,若順利簽署ECFA,降低關稅,將大幅提高臺灣化纖原料外銷大陸的利潤。

  他期盼在ECFA簽署之後,兩邊的産業可以産生互補作用,並節省相關原料、貨物的運輸成本。

  呂德明樂觀表示,去年因金融海嘯,島內人造纖維産業的開工率低,無薪假盛行,勞工薪資普遍減少,今年初景氣逐漸復蘇,加上ECFA簽署的預期效應,目前産量全開。他預估,簽了ECFA之後,“三、五年內訂單來源沒有問題”,勞工就業更穩定。

  福特汽車工會常務理事段維中説,以該公司為例,兩岸簽ECFA減免關稅,臺灣方能取得更便宜的零件與原料,企業總部會更願意實踐“臺灣代工、回銷大陸”,開拓對岸龐大的市場,企業有所發展,員工的就業會更穩定,並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

  此外,知名汽車大廠也在密切注意兩岸洽簽進度,不排除提高在臺的投資規模,或與臺灣的汽車業者進一步合作。這種引資效果預估也將提供數以千計的就業機會,以及産業升級的質變,推動臺灣成為先進高品質車輛的外銷生産基地。

 

 

編輯:李學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