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閩臺企以産業升級等方式轉“危”為“機”

時間:2008-11-17 09:20   來源:中新社

  捂緊荷包“過冬”還是增資擴大産值?面對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大部分中國沿海外向型製造企業選擇前者,但也有部分企業選擇後者。近日來記者走訪江蘇、福建等地時發現,部分臺資企業正以産業升級、多元經營等增資方式,轉“危”為“機”。

  臺資華寶通訊(南京)有限公司以ODM方式生産手機,二00六年月産量超過六百萬台,去年年産量降為四千多萬台,今年要完成四千萬台目標也産生了困難。公司行政管理處處長劉俊佑説:“我們諮詢了很多專家,樂觀派認為這次危機呈U型,觸到谷底將回升;悲觀派説危機是L型,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升。”

  企業當然是首先要降低成本,但是降低成本一定會有極限,“平時亮三盞燈,現在至少也要亮一盞”。他表示,真正的重點是開發新産品,大家想辦法將高附加值産品推向市場,雖然生産的數量不比以前多,但是希望利用高獲利來彌補量的損失。

  除了最大客戶摩托羅拉,華寶目前正積極拓展HP、PALM等客戶的3G手機業務,並且已經新建三條PDA高端手機生産線,試産3G手機,明年第一季就會推出量産産品。公司把以前中低端手機生産量降低,向高端手機發展,雖然年總體産量不會增加,但是産值和毛利率則會增長。

  臺資南京瀚宇彩欣科技公司從事大尺寸TFT—LCD液晶模組生産,為應對危機,目前正建設中尺寸液晶模組項目,新成立公司總投資額一億美元,規劃建設十八條液晶模組生産線,年産量近四千萬台,産值約八十億人民幣,主要集中于目前市場緊俏的七寸至十二寸産品,普遍應用於GPS、數位相框、便攜DVD等産品。公司董事總經理陳慶宗認為,提高企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是應對危機的有效方法,只有把企業做強,才能頂住大風浪。

  燦坤是唯一在兩岸股票市場都上市的臺資公司,旗下的廈門燦坤實業公司董事會秘書羅青興表示,由於金融海嘯導致不少同業關廠,他們的訂單眼而多起來,成為企業擴大規模的機遇。但企業不會安於現狀,在積極擴大內需市場的同時,將研發更多節能、科技含量高的小家電,以應對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同時公司還將從臺灣引進家電網路銷售平臺,擴大産品在大陸的通路渠道。

  已經在廈門經營十二年的臺資多威電子公司,為NEC、SONY等廠商生産遊戲手柄、觸控板、滑鼠、鍵盤以及連接線等配件。董事長曾欽照表示,企業目前應對危機的方法就是貨到付款,並且要選擇客戶,寧可縮小規模、減少訂單,也要保持不虧損。同時公司也積極拓展其他業務,已經在房地産和影視製作等領域進行投資,電視劇《海天之戀》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獲得不錯的收視率。公司希望通過多元經營,實現跨領域、跨行業的發展。

  江蘇、福建兩省集中了大陸臺資企業項目近三萬個,合同利用臺資超過千億美元。有專家分析,升級改造以及多元化的經營不僅增強了企業抵禦金融危機的能力,也為臺商在大陸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空間,值得大陸其他臺資企業,特別是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借鑒。(記者 曾嘉)

編輯:李學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