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論:兩岸有誠意何愁包機飛不成

時間:2008-05-13 09:4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準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對媒體表示,“新政府”從來就沒有承諾過兩岸包機要在7月4日成行,7月份內如果能達成任務,則比較切合實情。

  對此反彈最強烈的聲音來自深藍。有人撰文大聲疾呼,指出7月4日的兩岸包機是馬蕭團隊開出的第一張支票,千萬不能跳票,否則以後還會有人相信馬蕭的任何承諾嗎?

  最早推動兩岸包機的國民黨“立委”蔣孝嚴,聽到江丙坤的説法則更加氣急敗壞,嚴厲指責新團隊絕不可以説話不算數,並指出江董事長一定是遇上了困難,擔心與對岸的協商不能如期完成,會影響到既定的包機直航日期。

  非常體諒並了解各界對兩岸直航的盼望和焦慮,這件事被耽誤了10多年,迫切之心猶如大旱之望雲霓。政黨輪替成功之後,全臺民眾見到了曙光,無不眼巴巴地引頸而待,等著直航飛機早日成行。然而,7月4日並非一個具有特別意義的日子,它的出現或許是由於小馬哥和他的幕僚們在選舉時任意選定了一天,將此事鎖定在一個特定的日期上,便於推動。7月4日並不是海峽兩岸經過磋商之後才定出來的日子,但是如果直航包機最後終於落實,則皆大歡喜,究竟是哪一天正式直航實在無關緊要。天下的事最怕刻意執著,要知道日日是好日,只要從此兩岸和平,交流順暢,貿易繁忙,雙贏共榮,往後的日子過得幸福愉快,誰還會記得那天是7月幾日呢?擇善固執可以是美德,逮住7月4日不放,就大可不必了。

  江丙坤是一位富有經驗而務實的老政務官員,雖然還沒有正式就任海基會董事長,相信他和他的幕僚已經積極著手進行直航包機的事宜。7月4日距現在還不到兩個月,到時候兩岸多個城市、數十個班次對飛,所牽涉的事務一定多到難以想像,為了保證整個過程的安全、順利、圓滿,考慮應當週全,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到完善,如果需要更多一點時間,又有何不可?如今可以篤定的説,從博鰲“胡蕭會談”到現在,兩岸對促成直航包機的誠意並未稍減,何愁包機飛不成?

  值得一提的是,馬蕭競選時略嫌輕率地作出承諾,他們在沒有和對岸切實磋商之前就拋出一個時間表,符合了當時利於爭取選票的短期目標,嚴格來説是有些欠考慮。但這就是臺灣的選舉文化,選前儘量説大話,亂開支票,沒選上自然就完全沒責任,當選後也通常厚著臉皮一概不認賬。臺灣某位諾貝爾獎得主就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他曾為陳水扁的言而無信背書,他説競選時的諾言並不需要一一兌現。比較來看,馬蕭算是相當老實的政治人物,馬英九到現在還一再聲明,他競選時的每一項諾言都要兌現。

  其實有一個極簡單易行的諾言,馬蕭上任之後立即可以付諸執行,可以儘快消弭社會上對新政權的疑慮和憂心。馬英九曾答應過要全面開放“小三通”,凡持有臺灣有效旅行證件的人,都可以從金門、馬祖搭船進入大陸。目前的規定則超級麻煩,而且極為不合理,臺灣居民要走“小三通”必須再申請一張“金馬證”,手續及申請資格都非常繁瑣。5月20日轉眼就到,取消“金馬證”完全操之在臺當局,和大陸方面不相干,馬蕭團隊是否能及時信守這個小小的諾言,是他們面臨的首項考驗。如果5月20日之後“小三通”還要使用“金馬證”不可,馬蕭新團隊才算是名副其實的跳票了,或者至少可以説他們的行政效率不彰,缺乏新氣象。取消“小三通”的“金馬證”是件雞毛蒜皮類的小事,但是以小見大,這個玩笑開不起。(作者係臺灣民意調查基金會秘書長 馬康莊)

編輯:李學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