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直航對話6月重啟 國航待機到臺灣設點

時間:2008-05-12 12:08   來源:經濟觀察報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國航”)正考慮在臺灣設立辦事機構。消息人士稱,國航會依據商議結果迅速反應,屆時將帶動大陸其他幾家航空公司逐漸登臺。

  不過這一切都需要等到6月份兩岸直航對話復談之後。

  民航局相關人士表示,兩岸直航事宜,當前大方向一致,具體事宜仍待商議。

  兩岸“待”飛

  “安排週末包機,這個説法是確定的,但具體哪天飛還未定,航線、航班、時間都沒定下來。”國航董秘黃斌説,“大陸這邊第一批開放的城市可能是廣州、廈門、上海、北京。”

  開通直航,意味著臺北與上海之間的飛行距離只有一個半小時,原先則需香港轉機,耗時6個小時。

  黃斌稱:“是否在臺灣設立辦事機構,要看業務情況以及具體銷售模式。現在銷售模式還未定,也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而針對“國航將率先在‘520’向臺灣方面提出申請,設辦事處及人員長期駐點”事宜,黃斌稱,“公司內部沒有明確的安排”。

  國航這樣打算,如果機票在兩岸可自由銷售,便可能前往臺灣設立銷售機構。如果銷售只限定在北京、上海、廣州、廈門,則不必要去臺,地面服務可以委託第三方提供。

  知情人士表示,若相關事宜談妥,國航將迅速作出反應,東航、南航、海航等將逐漸跟進。目前兩岸節假日包機的狀況是,大陸的6家航空公司,在票務等方面都由臺灣的同業代辦,但包機常態化後,業務量會更大,若再委託臺灣同行則比較吃力。

  上月,國航負責臺港澳業務的總經理楊洋曾積極與臺商座談,爭取客源,研討直航後時段、票價、臺灣政治生態等方面內容。

  同時,兩岸有望參與直航的其他幾家航空公司也在加緊預備工作。

  近日,臺灣“中華航空”呈報臺灣“民航局”,採購14架A350替換6架A340-300客機。“華航”部門負責人陳鵬宇表示,公司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會在節假日包機的基礎上更加完善服務。

  臺灣地區原本市場規模小,當地高速鐵路開始營運後,航空業約有45%客源流失,國際航線參與廉價競爭。而兩岸直航則為臺灣航空業的萎縮狀況增添養料。

  長榮航空副總經理也對媒體稱,在直航第一階段開始後,每年的客流量將會上升至少50%。

  直航協商議題

  4月24日晚,即將出掌海基會的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表示,希望“520”臺灣新的領導班子上任後,大陸海協會能夠在6月接手,與臺灣海基會展開協商,使週末包機、陸客來臺兩項事宜如期實施。

  據了解,目前這兩項事宜兩岸在以民間機構的形式對話。

  “這不是很難的事情,只是將節假日包機常態化,由節假日包機、週末包機、每日包機、定期航班逐漸推進,只要海協會、海基會把大方向拿捏好,下面的工作其實順理成章。”一台灣航空業者表示。

  出於平等互惠原則,目前,兩岸節假日包機的航空公司各有6家,大陸方面有國航、東航、南航、海航、廈航、上航,臺灣航空公司則包括“華航”、長榮、華信、立榮、復興、遠航。

  未來包機常態化後,票價、客座率預期降低,是否還需要12家航空公司參與,也是6月復談的議題。

  臺灣方面的計劃是,直航部分空運先行,7月4日先推動週末包機,2009年初再開放常態包機,2009年7月設定期班機。至於陸客去臺觀光部分,由今年7月起,從開放3000人逐年增加,4年後增加至1萬人。

  對於兩岸直航協商主題,本報記者手上一份4月23日的“國民黨中常委報告兩岸直航工作計劃”顯示,包括:航線及航管交接,雙方互設分公司或代理人,雙方航點、各航點對飛航空公司及班次等。而陸客來臺觀光,儘量採取搭乘週末包機或申請項目旅遊包機。

  計劃顯示,臺灣地區將開放桃園中正、臺中清泉崗、臺北松山、高雄小港、澎湖馬公、花蓮、臺東7個直航機場。開放基隆港、臺北港、臺中港、高雄港、布袋港、安平港、馬公港、水頭港為兩岸海運直航港口。

  知情人士透露,“即使7月4日新航線與航點無法完成協商,很有可能會沿用現有包機和航線,臺灣的桃園中正機場和小港機場作為包機直航的對飛航點。”

  而兩岸航線作為特殊航線,臺灣選取航空公司的標準則在 “安全記錄、運營方案和財務狀況”等方面,“以現有民航路線為主,採取最短途徑,避開軍事敏感帶,所有航管通信應可與軍方取得密切連係”。

  為配合直航,“520”之後,人民幣兌換業務由金門、馬祖兌換,擴大至臺灣島,以限額、不限身份兌換為原則,初步規劃為人民幣2萬元以下。

  除了規章協議的商定之外,也有人表示,大陸航空公司的規範操作仍待提高。

  據隨行人士透露,4月24日,江丙坤來滬答謝臺商時,原計劃搭乘旺旺集團的私人飛機,但因考慮到在臺灣民眾間的影響,在香港臨時改乘東航班機,受到東航總經理曹建雄盛情禮遇,甚至向江丙坤建議“航班提前飛行”,遭到江丙坤婉拒,不願影響其他乘客權益。

編輯:邵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