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臺交流大發展累計來魯臺胞達200萬人次

時間:2010-10-27 10:00   來源:大眾日報

  在山東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山東省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和各級臺辦認真貫徹中央對臺方針政策,充分發揮山東對臺工作的資源優勢,精心謀劃、積極運作、全力推動,魯臺交流合作持續發展、層次逐步提高、領域不斷擴大,取得積極成果。截至2010年9月底,累計來魯臺胞達200萬人次,應邀赴臺3785項21144人次,赴臺旅遊6萬多人次。

  一、人員往來熱絡,交流合作密切。魯臺人員往來最初是以少量去臺老兵來魯探親為主,隨後來魯旅遊、考察及從事各種交流活動的臺胞逐年增加。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取得突破性進展,山東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積極爭取國臺辦、公安部、民航局等上級部門的支援,青島、濟南、煙臺對臺直航定期航班相繼開通,青島、濟南口岸臺胞簽注點啟動,濟南、青島對花蓮、臺中包機航班開始運營,每週往來臺灣航班22個,極大便利了魯臺人員往來。為進一步推動交流合作,每年定期召開各級、各部門及有關高校對臺交流工作聯繫會,組織評選表彰優秀對臺交流項目,調動各級各部門的積極性。今年1到9月,來魯臺胞達14.4萬人次,我省應邀赴臺交流4742人次,赴臺旅遊40283人次。

  二、交流領域拓寬,交流層次提升。魯臺交流由文化交流起步,現已發展到經貿、教育、體育、科技、衛生、新聞、出版、宗教、金融、旅遊等各個領域,呈現出規模擴大、合作深入、層次提升的可喜局面。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國民黨副主席、新黨主席等100多位臺灣政界和200多位臺灣經濟界知名人士,臺灣大學、成功大學等40多所大學校長,民間社團和各界有影響的人士相繼來魯考察交流。山東省社會各界對魯臺交流也表現出很高的熱情,各級黨政領導、部門負責同志、著名專家、學者帶隊的赴臺交流團組越來越多,提高了交流層次,提升了交流品質。

  三、大型活動精彩,交流品牌凸顯。各地、各部門每年都組織舉辦豐富多彩的大型涉臺交流活動,其中以文化、青少年、高校三大系列交流活動影響最大。重點以孔子文化、泰山文化、孫子文化、黃河文化、媽祖文化等為主要內容,組織兩岸孔子文化交流節、海峽兩岸師生孔孟故里尋根夏令營、孫子文化交流研討會、黃河文化夏令營、海峽兩岸媽祖文化節、臺灣碧霞元君信眾立筆大典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去年9月27日,山東、北京、臺灣三地實現了“兩岸師生同祭孔”,兩岸師生及各界代表近15000人參加,增進了兩岸師生的感情,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今年初,由省臺辦主辦的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作品展活動,被國臺辦主任王毅譽為“兩岸文化交流的一次成功典範”。魯臺青少年交流以魯臺青年交流季為主題,組織開展一系列兩岸青少年交流活動。交流季已連續成功舉辦了5屆,今年的交流季有來自島內28所高校、20所中小學校的1000多名臺灣師生和大陸近50所高校、40多所中小學2000多名師生參與。臺北市平等小學巧宛然掌中劇團7月份在日照進行交流演出,雖然小朋友只有9到12歲,但每場布袋戲表演都非常認真,他們説,我們來到這裡很開心,因為這裡的觀眾都很熱情,他們的表演也很厲害,我們想跟他們做朋友。魯臺高校校際往來頻繁,每年定期舉辦“海峽兩岸大學校長論壇”、“魯臺職業教育院校長研討會”等學術交流活動。通過多年的培育,一批對臺交流活動已成為魯臺交流合作的知名品牌。

  四、平臺載體完善,合作機制健全。2009年12月,國臺辦批准在棗莊市臺兒莊區設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去年底掛牌成立。這是大陸第一個兩岸交流基地,成為山東省對臺交流工作的一個新平臺。在國臺辦和山東省各方面的共同關心與支援下,基地建設進展順利。其中臺兒莊運河古城規劃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一期規劃面積76公頃,總投資16億元。依託交流基地,今年已成功舉辦了泰和樓奠基儀式、臺兒莊大戰戰史研討會、首屆海峽兩岸運河龍舟大賽、第三屆棗臺青少年藝術交流夏令營等六項涉臺大活動,邀請接待了臺灣客人1000多人。省臺辦在2009年批准在高唐設立魯臺書畫藝術交流基地,開創了魯臺兩地藝術交流的先河,搭建起新的舞臺。臺灣贈送大陸的梅花鹿和長鬃山羊在明年春天落戶威海劉公島,將成為山東省對臺交流的又一重要平臺。經過多年探索,魯臺兩地高校、縣市間建立了多個合作機制,特別是今年5月“好客山東旅遊周”期間,魯臺32個縣市建立了旅遊合作關係,使魯臺交流合作機制進一步深化,擴大、夯實了山東與臺灣交流合作的基礎。

  五、服務機制完備,基層交流增多。多年來,省臺辦視臺胞為親人,積極為廣大臺胞排憂解難,做好服務,建立健全各項服務機制。對一些尋找親人、請求幫助的臺胞來訪、來信,專人落實,負責到底;在全省設立臺胞定點醫療服務機構,方便來魯臺胞就醫;定期走訪慰問在魯就讀臺灣學生,給他們以家的溫暖。積極邀請臺灣民眾來我省參訪,僅去年以來,就先後邀請、接待了臺北縣中和市地方人士參訪團、花蓮休閒農業參訪團、臺南市鄉鎮里長及鄉民代表山東參訪團等14個基層團組1000多人。他們通過在山東的參觀考察,逐漸加深了了解,增進了共識。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