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與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共同舉辦的“後ECFA時代兩岸企業佈局策略高峰會”27日在臺北舉行。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名譽會長、商務部副部長陳健率領近30家大陸企業及商協會代表與會。
陳健在致辭時回顧了兩岸經貿交流走過的歷程及取得的成果。他説,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兩岸經濟關係日益密切,經貿交流與合作增進了兩岸人民的感情,促進了兩岸關係的發展。目前,大陸是臺灣第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的貿易順差來源地,兩岸貿易額連續4年超千億美元,今年更有望突破1400億美元。截至目前,在大陸設立的臺資企業已超過8萬家,臺商實際投資金額達510億美元,已有60多萬台胞在大陸定居。自臺灣開放陸資入島以來,目前已有49家大陸企業赴臺灣投資設立了企業或分支機構,投資金額合計1.26億美元。
陳健指出,今年6月29日,大陸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在重慶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這是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標誌著兩岸經濟關係從此進入了制度化合作的歷史新階段,並提供了機制保障,也為兩岸進一步開創經濟大交流、大合作的新格局創造了新的契機,對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
陳健強調,要把握框架協議簽署的歷史機遇進一步深化兩岸經貿往來、擴大兩岸企業合作,並提出了四點希望:
一、務實協商,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向更廣領域、更高層次發展。
他説,當前框架協議已經正式生效,希望兩岸有關方面攜手合作,共同落實好框架協議的各項內容,促成早期收穫儘早實施,讓實實在在的好處早日惠及兩岸同胞。框架協議的簽署只是兩岸制度化合作的一個開端,協議生效後,兩岸還將繼續展開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投資保護協議和爭端解決協議等4個單項協議的商談。這4個協議涉及的領域更廣、範圍更寬、內容更細,需要兩岸同胞齊心協力,努力秉持“平等協商、互利雙贏、彼此照顧對方關切”的原則,共同推進後續商談工作,為兩岸的長遠發展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攜手並進,力促兩岸經貿交流雙向發展。
陳健説,框架協議的簽署為兩岸展開全面、直接、雙向經貿合作敞開了大門,成為推動陸資入島的重要舉措之一。目前已有49家大陸企業入島投資,雖然投資金額與大陸每年數百億美元的對外投資相比,還非常有限。但仍然要看到這是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史上的重大突破,是未來兩岸經貿往來的關鍵一步,發展潛力是無限的。
他表示,今後將繼續鼓勵並協助有意願的大陸企業入島投資,同時加強政策指導、做好諮詢服務。同時,也希望臺灣方面能夠儘快出臺並完善陸資入島配套措施,提高便利化水準。
三、加快調整,保持臺商經營優勢和永續發展。
陳健説,自1987年臺胞投資大陸以來,經過20多年的發展,臺商在大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隨著大陸經濟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以往臺商習慣的低工資、低稅負、高能耗的發展模式正在改變,為保障經營優勢並永續發展,希望廣大臺商實現市場和産業調整。更加重視開拓大陸內需市場。更加重視産業轉型升級。
他説,從兩岸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歷程看,必須引導和鼓勵企業從一般的生産加工環節向産業的兩端延伸,向産品的研發和設計延伸,向産品的品牌行銷和市場拓展延伸。希望廣大臺商能夠加強與大陸企業的合作與配套,共同構築兩岸産業鏈,從合作代工生産逐步走向研發和行銷合作。
四、放眼全球、深化合作,共同開拓國際大市場。
陳健指出,目前,兩岸共同面對著不穩定、不確定的國際經濟和金融形勢,在不斷調整和變化的經濟環境中,兩岸應該抓住框架協議帶來的新機遇,放眼世界、加強合作,爭取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一是加強資源整合。只有將大陸的市場、資源和人力資源優勢與臺灣的技術、研發、行銷和管理優勢進一步融合,才能激發出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的合作效應;二是加強和深化兩岸産業合作,特別是綠色、環保、低碳、節能等新興産業的合作,制定共同的産業標準,努力打造中華民族的自主品牌,才能提高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三是兩岸企業聯合起來,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
會後,陳健與臺北世貿中心董事長王志剛共同召開新聞發佈會並回答了記者關心的問題。(記者 陳立宇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