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放寬晶圓面板不動産等赴大陸投資獲肯定

時間:2010-02-12 08:54   來源:中新社

  臺灣“經濟部”10日晚間公佈《大陸投資負面表列——農業、製造業及服務業等禁止赴大陸投資産品項目》修正草案,開放晶圓廠並購或是參股大陸晶圓廠,6代以上的面板廠可赴大陸投資,並且將不動産商赴大陸投資個案上限放寬為5000萬美元。其餘包括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第二類電信業及再生能源電廠等11個項目,也由原本禁止類改為一般類,開放登陸投資。

  全案預定2月下旬正式公告實施,屆時業者即可提出申請。此舉獲得島內業界、學者及輿論的普遍肯定,認為當局要持續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臺灣才有持續發展的空間。

  面板業投資大陸需在臺灣技術領先1代以上

  臺灣當局允許6代以上的面板廠可赴大陸投資,但總量管制僅能有3座,廠商在臺灣的技術必須領先大陸1個世代以上。至於6代以下面板廠是全面開放,但需經由關鍵技術小組審查,該小組如何組成,將在農曆年後公佈,但據了解,審查標準較為寬鬆。

  友達光電錶示,對於開放作法予以支援、肯定,從産業角度而言,開放面板産業至大陸設廠,可提升臺灣在面板業的整體競爭力。而已經擁有8.5代廠的友達也計劃去大陸設7.5代廠。

  另一家面板大廠群創光電董事長段行建表示,面板廠登陸將以電視面板為主,也只有高世代面板廠(6代廠以上)才有競爭力,合併後的新奇美也可望赴大陸設高世代廠。

  島內學者也認為這次開放項目中以面板的開放影響最大,兩岸經貿可能藉此作更深化的整合。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數字科技領域總監鍾俊元指出,“面板是不得不的開放,若不開放,將完全喪失大陸市場”,目前友達不但處在“進可攻、退可守”的最有利位置,只要臺灣能夠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未來才能成功搶進大陸市場、共創雙贏。

  “晶圓雙雄”案可解套

  臺灣當局開放島內廠商並購及參股投資大陸晶圓廠,使得臺積電可合法取得大陸中芯科技10%的股份;至於聯電並購和艦科技,雖然目前仍在司法纏訟,但也因當局的開放,聯電只要提出申請後,和艦也將成為聯電在大陸半導體市場的踏腳石。業界指出,當局的開放西進,也意味著“晶圓雙雄”的競爭,戰線已延長到大陸市場。

  目前當局對廠商在大陸新設8吋以下晶圓廠,仍然維持3座的總量限制。“經濟部長”施顏祥説,開放晶圓廠並購或是參股大陸晶圓廠的理由,“就是先解決兩個已經存在的個案,講白點就是臺積電與聯電問題。”

  政策逐步走向開放,獲得業者一致表示肯定。但是當局仍禁止登陸投資設立12吋晶圓廠,業者表示,目前全球晶片龍頭廠英特爾已在中國大陸設立12吋晶圓廠,並將以65奈米先進製程技術生産;當局持續禁止登陸投資12吋廠,無異迫使島內廠商“自廢武功”。

  臺積電與聯電也一致表示,希望當局開放腳步能夠更快,開放幅度更大,限制愈少愈好,以建立公平經營環境,協助島內廠商提升全球競爭力。

  不動産投資大陸年限額放寬至500億

  過去臺灣雖然開放不動産開發業可以到大陸投資,不過每年投資金額上限為新台幣100億,個案投資金額上限為1000萬美元,加上又有負債比、流動比等限制,讓島內建商即使想到大陸投資,也因為不符合這些條件而無法申請。“經濟部”此次不但放寬每年赴大陸投資總額到500億,個案投資金額上限也放寬到5000萬美元。

  對此,臺灣房地産企業喜出望外,遠雄集團副總蔡宗易説:“等了這十幾年總算開放了!”條件放寬後,應該有十幾家上市公司能夠符合申請條件,臺灣建商未來也有機會到大陸和當地建商一較高下。雖然開放後門坎仍高,但至少讓建築業有機會參與大陸二線城巿郊區或是三線城巿巿中心的投資案。

  華固建設董事長鍾榮昌表示,公司將會評估,如果條件符合規定,將會在今年下半年赴上海設立辦事處,先了解江浙一帶投資環境,不排除與當地業者合作,投入大陸房地産開發。(記者 曾嘉)

編輯:李學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