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直接三通今日全面啟動 掀開歷史新頁

時間:2008-12-15 08:25   來源:中新網

    12月12日,東航執飛大陸首班“截彎取直”常態包機機組亮相。航路的“截彎取直”將使航程和時間大大縮短,以上海和南京為例,東航兩岸常態包機將比原有週末包機節省70-80分鐘。據悉,12月15日,班机編號為MU2075的東航空客A321飛機將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前往臺北桃園機場,執飛大陸首班“截彎取直”常態包機。 中新社發 上海分社 攝

    12月14日,執行天津至臺灣海上直航首航任務的中國海運集團所屬“新煙臺”輪在天津港太平洋國際集裝箱碼頭進行裝船作業。該輪將於本月15日從天津港東疆保稅港區啟航,目的地為臺灣基隆港,航程四十八小時。承運貨物主要為機械設備、建築材料、化工産品、食品等。 中新社發 胡志強 攝

  根據海協會與海基會臺北會談達成的協議,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今天(12月15日)全面啟動,宣告兩岸“三通”時代來臨。

  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提出了兩岸“三通”。經過30年的努力,直接“三通”終於基本實現,這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掀開了中華民族歷史濃墨重彩的一頁。

  空運:貨運直航開通 客運步入常態

  根據《海峽兩岸空運協議》,雙方開通臺灣海峽北線空中雙向直達航路,兩岸空中管制人員將在時隔近60年後,實現首度直接交接。

  兩岸各自指定二或三家航空公司經營貨運包機業務。臺灣開放桃園、高雄小港,大陸開放上海(浦東)、廣州作為貨運包機航點。雙方每月共飛60個往返班次,每方30個往返班次,在每年10月至11月間的貨運旺季,雙方可各自增加15個往返班次。

  客運包機大陸航點在現有北京、上海(浦東)、廣州、廈門、南京5個航點的基礎上,增加開放成都、重慶、杭州、大連、桂林、深圳、武漢、福州、青島、長沙、海口、昆明、西安、瀋陽、天津、鄭州16個航點。臺灣方面則將已開放的桃園、高雄小港、臺中清泉崗、臺北松山、澎湖馬公、花蓮、金門、臺東等8個航點作為客運包機航點。雙方每週7天共飛不超過108個往返班次,每方各飛不超過54個往返班次。其中臺灣方面至上海(浦東)的班次不超過20個往返班次。今後視市場需求適時增減班次。客運包機常態化安排實現後,此前的節日包機安排不再執行。

  大陸航空公司常態包機分配方案指出,在原執行週末包機的國際、東方、南方、海南、廈門和上海6家航空公司的基礎上,增加四川、山東和深圳3家航空公司為兩岸包機的指定承運人。

  兩岸空管直接對話 英文為主中文為輔

  以往的兩岸春節包機、節日包機、週末包機等,飛機均要經過香港飛航情報區,比如由北京飛往臺北的飛機,由內地空中交通管制部門先把飛機移交香港,經過一段時間飛行後,香港空中管制部門把飛機移交給臺灣地區空中管制部門,反之亦然。12月15日後,兩岸空中管制部門實現直接交接,雙邊已經建立了三套直通電話。

  據透露,兩岸經過幾十年的隔絕,雙方在民航業務交往上很少,也使兩岸在中文工作術語上有不一致的地方,但英文術語是一致的。基於以上因素,為了保證飛航安全,兩岸技術部門經過協商,確定了直航過程中,在陸空通話、地面移交過程中主要使用英文,在一定條件下可使用中文。

  截彎取直 航空業者搶頭香

  15日8時,東航MU2075航班將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經“截彎取直”新航路前往臺北桃園機場,從而拉開大陸前往臺灣的兩岸平日包機序幕。臺灣最早班機也是上午8時起飛,搶頭香的航空業者分別是:復興航空松山飛上海,華航桃園飛杭州。

  兩岸平日包機才加入的深圳航空,預定上午9點飛抵臺灣松山機場,成為第一個報到的大陸航空公司。深圳航空首航班機上的座艙長,也將由第一位到大陸發展的臺籍空姐曾怡綸擔綱,勢將成為當天媒體的焦點。

  東航、上航首航機票銷售均達九成左右,臺灣“華航”當天往返兩岸八個航班更全部客滿。據悉,臺灣空運業者都接獲來自上級指示,當天要擴大舉辦盛大的慶祝儀式並邀請島內高層參與活動。

  海運:客貨直接通航 開放74港

  根據《海峽兩岸海運協議》,雙方同意兩岸資本並在兩岸登記的船舶,經許可得從事兩岸間客貨直接運輸。大陸方面將開放包括48個海港、15個河港在內的63個港口(含港區),臺灣方面開放6個本島港口和5個“小三通”港口。

  從港口分佈來看,大陸方面的港口,從南到北,遍及大陸沿海和重要河流,臺灣方面開放的港口也涵蓋了其目前主要通商港口。雙方相互開放的港口完全能夠滿足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兩岸經貿交流的需要,並將視情增加開放港口。

  附:海峽兩岸海運直航港口(港區)名單

  大陸:丹東、大連、營口、唐山、錦州、秦皇島、天津、黃驊、威海、煙臺、龍口、嵐山、日照、青島、連雲港、大豐、上海、寧波、舟山、臺州、嘉興、溫州、福州、松下、寧德、泉州、肖厝、秀嶼、漳州、廈門、汕頭、潮州、惠州、蛇口、鹽田、赤灣、媽灣、虎門、廣州、珠海、茂名、湛江、北海、防城、欽州、海口、三亞、洋浦等48個海港,以及太倉、南通、張家港、江陰、揚州、常熟、常州、泰州、鎮江、南京、蕪湖、馬鞍山、九江、武漢、城陵磯等15個河港。

  臺灣:基隆(含臺北)、高雄(含安平)、臺中、花蓮、麥寮、布袋(先採專案方式辦理)等6個港口,以及金門料羅、水頭、馬祖福澳、白沙、澎湖馬公等5個“小三通”港口。

  兩岸航運商共襄盛舉

  據悉,15日全天,兩岸會有20艘船舶同時首航。大陸方面將有包括天津、上海、太倉、福州、廈門、泉州6個港口啟動15條船舶分別直航到高雄、基隆、臺北和澎湖。臺灣方面則有5條船舶分別從高雄、基隆和臺中直航到天津、上海、太倉和廈門。

  其中基隆、高雄港的航運商選定10時齊發,氣勢壯觀。大陸華榮海運剛好有船期,一起參與基隆港首航儀式,直航長江內河第一大港太倉港。臺灣長榮海運將力邀馬英九、劉兆玄參與首航。另外,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也已飛赴天津,出席大陸方面舉行的海上直航首航儀式。

  郵政:開辦多項業務 設13封發局

  根據《海峽兩岸郵政協議》,雙方開辦兩岸直接平常和掛號函件(包括信函、明信片、郵簡、印刷品、新聞紙、雜誌、盲人文件)、小包、包裹、快捷郵件(特快專遞)、郵政匯兌等業務,並加強其他郵政業務合作。

  臺灣郵件封發局為:臺北、高雄、基隆、金門、馬祖等五家;大陸郵件封發局為:北京、上海、廣州、福州、廈門、西安、南京、成都等八家。雙方同意通過空運或海運直航方式將郵件總包運送至對方郵件處理中心。這標誌著兩岸全面、直接、雙向通郵正式實施。

  從15日起,大陸6萬多個郵政網點原則上將同步開始兩岸函件、包裹、特快專遞及郵政匯兌業務。不過,由於技術層面的問題,匯兌業務需要分階段實施。大陸方面率先開始兌付從臺灣寄至大陸的匯款,而臺灣方面辦理大陸寄至臺灣的匯款需等到明年一、二月份。

  此次兩岸直接通郵業務的實施實現了多項重要突破。兩岸郵件不再經轉第三地,標誌著兩岸全面、直接、雙向通郵正式實施。

編輯:李學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