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臺北9月12日電 題:ECFA生效週年:對臺灣農工業效益正不斷擴大
中新社記者 劉舒淩 陳靜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生效12日屆滿一週年。臺灣各方資料顯示,ECFA對臺灣農工業生産、勞動就業和整體競爭力顯現了效益,並正在不斷擴大。
臺灣《經濟日報》12日刊發的社論認為,生效週年之際,ECFA效益確已逐漸顯現,同時,臺當局“追求ECFA效益最大化須有更縝密的政策配套、須更積極”。
這篇社論説,ECFA對臺灣經濟的效益直接表現在早收清單貨品貿易方面:早收貨品價格競爭力之提升促進了兩岸貿易,進、出口業者上半年所獲關稅減免利益分別達942萬美元、5371萬美元。
同樣受ECFA這一關鍵因素影響,今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世界經濟論壇(WEF)等知名機構公佈的整體競爭力、投資環境評價中,臺灣的排名明顯向上提升;此外,已有27家跨國企業預訂在臺灣投資1082億新台幣,海外臺商回臺投資今年上半年新增金額約283億新台幣。
《聯合晚報》11日的分析文章指出,今年前7個月,臺灣接單、臺灣生産這一比率(即出口額相對外銷訂單的比率)明顯提高;由此看,兩岸經貿正常化及自由化有助於吸引海外臺商回臺(投資)。
1990年代産業環境變化、生産成本走高,臺商中間興起臺灣接單、海外生産的模式。文章指出,2001年,臺灣接單、臺灣生産比率尚在93.1%,2005年降至80%以下,金融海嘯後進一步跌破70%。文章介紹,去年起該比率已見回升,今年前7個月已達72.2%。
8月10日至11日、9月7日至8日,中新社記者兩次參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率領的媒體參訪團赴臺灣中部、南部縣市探訪ECFA早期收穫優惠措施實施效果。
據海基會提供的統計資料,ECFA早收計劃今年上半年執行成果包括:一、為臺灣廠商節省關稅逾5000萬美元,二、工具機和農産品出口暢旺,三、臺灣廠商擴大運用早收計劃,四、外商積極來臺投資與臺商回臺投資創高峰,五、就業大幅成長。
參訪中,中部工具機業上市公司董事長卓永財説,大陸對其滾珠螺桿等産品徵收進口關稅從8%降為5%後,上半年公司對大陸銷售額達24億3千萬新台幣,較去年同期增長90%。臺灣南部知名的石斑魚養殖業者戴昆財説,今年大陸石斑魚市場將增20%需求,其中受大陸消費者歡迎的臺灣龍膽石斑魚價格半年上漲近17%。
對此,江丙坤指出,ECFA早收清單項目分2年3次降低關稅,2012年關稅才全面降低,其經濟效益屆時將真正呈現。他認為,從茶葉、工具機、水産養殖、化工等産業情況觀察,ECFA早收清單實施使相關産業競爭力大增,尤其帶動數以千計的臺灣中小企業煥發潛力。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碧珍此前受訪也透露一項統計結果,申請ECFA早期收穫産地證明的臺灣廠商中逾80%為中小企業,45%過去不曾向大陸出口産品。
目前,臺灣産業界關注並高度期待後續商品貿易、服務貿易等實質協商。江丙坤對媒體強調,ECFA只是一個框架,後續有投資保障協議、貨品貿易、服務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等困難度較高的協議要談;相關協商工作要加速腳步,不但不能停頓,而且要勇往直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