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正方:ECFA五大效益開啟兩岸交流新局面

時間:2011-07-14 14:03   來源:台灣網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石正方11日在華廣網刊文指出,ECFA簽署一週年,改善了島內的投資環境,提升臺灣的經濟競爭力,臺灣中小企業直接受惠于兩岸貿易增長,同時也為兩岸經濟合作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更為兩岸的文化教育多領域交流創造良好的環境。五大效益使兩岸交流登上新的臺階。

  文章摘編如下:

  ECFA自去年6月29日簽署至今滿一週年了。如所預期,ECFA不但透過信心面的加持,改善了臺灣內部投資環境,提升了臺灣經濟國際競爭力,而且,早收降稅清單項目的啟動落實,促進了兩岸貿易成長,使臺灣中小企業及基層民眾直接受惠。同時對為兩岸經濟深化合作提供了動力和制度保障。ECFA的效應不只在經濟領域,透過ECFA的簽署兩岸進一步增加了互信,為兩岸社會文化教育等多領域的互動協商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 促進兩岸貿易成長,助推臺灣經濟繁榮

  近十幾年來,兩岸貿易特別是臺灣對大陸出口貿易一直是臺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2010年兩岸貿易成長高達36.9%,其中臺灣對大陸出口增長35%,對臺灣經濟突破10%的高成長率貢獻卓著。綜觀2011年臺灣對大陸出口貿易成長的利好因素,其中ECFA的簽署和生效在信心面的加持和實質面的助推顯而易見。就ECFA 早收貨品清單降稅實施情況來看,自1月1日啟動以來半年時間裏,其對兩岸貨物貿易的促進效應已初步顯現。據大陸方面統計,貨物貿易方面,今年1至5月份,兩岸享受ECFA早收優惠關稅待遇的産品貨值共18.86億美元,關稅減讓額共3.26億人民幣;其中臺灣出口大陸貨品值15.61億美元,享關稅優惠2.81億元人民幣。而據臺灣方面的數字,1至4月,臺灣對大陸出口成長17%,而ECFA早收清單所涵蓋的項目,成長高達30%。

  2. 惠及臺灣中小企業,造福臺灣基層民眾

  ECFA是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協議,其目標在於消除兩岸貿易、投資壁壘,整合兩岸經濟資源,提升兩岸民眾福祉。ECFA早收清單中,大陸承諾對臺灣降稅産品中有近一半屬於敏感性傳統産業、中小企業,包括汽車零組件、袋包廂、內衣、小家電、手工具等,這些産品將因ECFA早收清單的落實而獲得平均多達10%以上的關稅降幅,從而提高相關産業競爭力;同時,ECFA早收清單涉及臺灣農漁産品共有18項,實施零關稅,可平均獲降13.3%的關稅優惠。據臺灣統計數字,2011年1到5月早收清單農産品項目出口到大陸成長526%、達4942萬美元,表明,ECFA開始加惠臺灣基層農漁戶。此外,透過貿易成長、投資成長,ECFA對島內就業的促進效應也在顯現。據臺灣當局有關部門表示,推行ECFA後,失業率逐月下降,今年5月失業率更創近33個月新低,達為4.27%。總之,從ECFA簽署一週年所顯現的效益看,臺灣中小企業和基層民眾已開始享受ECFA紅利。 
  3. 改善臺灣投資環境,提升臺灣經濟國際競爭力

  ECFA的簽署,有利於改善臺灣總體貿易、投資環境,有利於促進臺灣經濟結構轉型,從而提升國際競爭力。而一些相關指標正在印證這一理論預期:今年4月臺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針對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的評估中,臺灣綜合貿易競爭力躋身第9名,首度進入前10名;5月份出爐的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2011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臺灣競爭力排名連跳兩級,從去年的第8名躍升至全球第6名,在亞洲地區首度進入前3,創歷年來最佳表現。

  自20世紀末期以來,臺灣經濟成長動力疲弱,主要問題在於結構轉型不力。臺灣經濟轉型須借重服務業發展和製造業升級,而突破島內狹小市場的制約、依託快速成長的大陸市場成為必然的選擇,ECFA則為其提供了動力和制度保障。透過ECFA服務貿易早收項目的推動,臺灣服務業加快登陸的步伐,截止到今年3月份,臺灣已有40多家非金融機構和5家金融企業受益於ECFA早期收穫優惠措施進入大陸市場,從而可以依託大陸市場提升經濟規模、增強國際競爭力。而ECFA制度框架下,臺灣産業借重大陸“十二五”商機拓展大陸內需市場,進而實現“全球連結”正在轉化為現實。

  4. 促進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深化兩岸産業合作

  ECFA作為兩岸官方簽署的關於商品貿易、服務自由化的協議,其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將兩岸經貿關係推向正常化、制度化的軌道。兩岸經貿關係自此將開啟投資雙向化、貿易自由化、産業合作深化的新局面。目前可以觀察到的是,早收清單的落實已開始促進臺灣製造業和服務業廠商調整兩岸佈局,ECFA制度保障下,臺商結合大陸“十二五”商機轉進大陸內需市場、拓展區域佈局的形勢日益明朗,而陸資入島也開始有較為顯著的成長。相信隨著兩岸經合會下設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保協定、爭端解決、海關合作、産業合作等6個工作小組功能的發揮,兩岸經貿合作的制度性壁壘將進一步消除,特別是促進兩岸産業資源進入産業鏈整合、分工的深層次,從而有效激發兩岸經濟合作的動能,創造兩岸合作“1+1>2”效應。

  5. 增加兩岸互信,促進其他領域協商

  ECFA的簽署,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結果,標誌著兩岸互信達到了一定水準。ECFA簽署本身為兩岸帶來了“和平紅利”,而由其在信心面加持和制度面示範所促動的兩岸其他領域協商的繁榮發展,則為兩岸民眾帶來了更多的“和平紅利”。我們看到,自ECFA協議簽署以來,兩岸在社會文化教育諸領域的互動合作氣象欣欣向榮,諸如“文化ECFA”、“教育ECFA”等概念體現了ECFA典範下兩岸合作新理念,而諸如“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陸生赴臺灣大學院校就讀”等則見證了兩岸關係大發展的活力和美好前景。凡此種種,表明ECFA的意義不僅在於經濟面,而且在於社會文化面,也對於兩岸政治互信産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