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熱情有增無減 臺商在大陸開拓新商機

時間:2010-02-25 10:16   來源:你好臺灣網

  你好臺灣網2月24日消息 據商務部最新統計,截至2009年11月底,大陸累計批准臺資項目79743個,實際利用臺資492.8億美元。僅2009年1月至11月,大陸共批准臺商投資項目2237個,實際使用臺資金額16.2億美元。

  顯然,過去一年,臺商進軍大陸的熱情有增無減。

  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在兩岸的往來與交往中,便出現了一些特殊的身影。他們從臺灣來到大陸,或投資辦廠,或白手起家,他們被稱作“臺商”。

  20年的深耕與發展,“臺商”人數增多、“臺資企業”規模數量增長,臺商群體已經成為兩岸日益熱絡的經貿往來的一個縮影。

  尋找新的切入點

  2009年,如果初次到昆山,很有可能會被帶到由臺商王九全開辦的“昆山星期九休閒生態農莊”用餐。因為,“星期九”已經成為昆山的知名品牌。

  在佔地47公頃的農莊裏,有碧波盪漾的小池塘、蜿蜒曲折的林間小道、點綴其間的香草與花卉。不同的季節,這裡還有番茄、南瓜、草莓等各種瓜果供遊人採摘品嘗……

  王九全十多年前來到大陸投資,原本從事電子、塑膠生意。2005年,王九全開辦了“星期九休閒生態農莊”,希望呈現臺灣農業的一個“縮小版”。幾年的經營,這家生態農莊已經成為昆山生態農業建設的典範。

  江蘇省昆山市是大陸臺企最密集的地方,素有“小臺北”之稱。截至2009年,昆山已有臺資企業3000多家,工作、生活的臺籍人員達7.8萬人,利用臺資總額佔江蘇省的1/4、大陸的1/9。

  王九全做出的選擇,在昆山不是唯一。目前,昆山累計引進的臺資農業項目有56個,總投資3.4億美元,主要集中在花卉種植、果品生産、農産品加工、休閒農業等領域。

  選擇“農業”作為進軍大陸的新的切入點,昆山的臺商也不是唯一。福建與臺灣一衣帶水,常常是臺商投資大陸的“試驗田”。

  據福建省農業廳統計,2009年以來,福建省批辦農業臺資企業83個,合同利用臺資1.7億美元。為此,2009年,福建省還出臺了大陸第一個關於兩岸農業合作方面的地方性法規《福建省促進閩臺農業合作條例》,從更高層面上明確了推動閩臺農業合作政策規定和促進先行先試的具體措施,為農業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投資方向發生了變化,是一個明顯的趨勢。近日,島內有調查顯示,大陸仍是臺商首選的投資地之一。不過,與早期進入大陸的臺商多從事傳統加工製造業不同,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被認為是新一波的臺商投資方向。

  轉戰大陸內需市場

  對於不少臺企而言,2009年多少有些難熬。

  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不少臺企感到訂單銳減的壓力,特別是對於一些加工貿易型企業而言,更是如此。不過,“寒冬”似乎並沒有持續太久。

  家電下鄉、十大産業振興規劃、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大陸2009年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實施,給“寒冬”中的臺商帶來了直接利好和市場信心。

  “其實,我們也沒想到,宏觀政策的效應會來得這麼快。”臺灣聯塑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大陸業務負責人董進雄難掩內心的興奮。

  臺灣聯塑是一家生産注塑機的跨國公司,公司産品主要面向彩電、汽車製造商,對市場和政策的反應非常靈敏。“2009年前3月,僅1600噸以上的大型注塑機我們就賣出了十幾臺,比2008年同期提高10%至15%。”董進雄説。

  大陸經濟刺激計劃,讓不少臺企直接受益,不過更為重要的是,過去主要面向國際市場的臺企,將把銷售“主戰場”轉向大陸。

  為協助臺商搶佔大陸內需市場先機,2009年底,臺灣外貿協會完成了對大陸31個城市的市場調查報告。有關專家表示,希望此次市場調查可以讓臺商了解大陸的消費趨向,從而為他們提供深耕大陸市場的“秘密武器”。

  不僅如此,在大陸一系列宏觀經濟政策中,臺商們還看到了大陸廣闊市場中的潛在商機,開始了新一輪的佈局。

  中達電通是一家生産供應3G基站的大中型UPS(不間斷電源)的上海臺資企業。公司總經理王其鑫表示,對於即將開工的手機3G業務,不少與之相關的上下游臺資企業都躍躍欲試。新能源開發和利用也是大陸産業振興計劃中的重要內容。臺灣太陽能電池龍頭企業茂迪董事長左元淮透露,茂迪已在大陸昆山設立生産線,可以就近服務客戶。

  融資瓶頸有望破解

  今年年初,臺北市企業經理協進會曾召開記者會,公佈了“2009年大陸臺商十大經貿事件”。其中,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的簽署生效排名居於首位。

  臺商對MOU生效熱情回應,因為兩岸金融合作的加強,有望破解臺商一直以來面臨的融資瓶頸。

  融資難一直是臺企,特別是中小臺企在大陸發展的一個瓶頸。為了幫助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大陸方面一直在努力。

  2009年年初,國臺辦發言人楊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大陸方面一直高度重視解決臺資企業融資的問題。今後大陸有關方面還會繼續努力,為臺資企業提供更好的融資環境,解決他們在融資方面的困難。

  承諾有切實的落實。中國銀行4月9日在廈門與12家臺資企業簽訂全面戰略合作或授信協議,總金額達92.86億元人民幣。中國銀行同時還發佈了近期支援臺資企業發展的8項措施。

  針對臺企發放的專項貸款,無疑是雪中送炭。現在,MOU生效後,兩岸互設金融機構將成為現實,這樣的結果是,一方面,臺企可以通過臺資銀行獲得資金,多了一條融資渠道;另一方面,臺企融資難的核心問題還是信用問題。因此,如果臺資銀行可以與大陸銀行交換臺企的信用資料,將有望從根本上改善臺企融資難的問題。

  從在大陸創業到在大陸生根,許多臺商都有這樣的感覺,“在大陸的時間比在臺灣還多”,也因此出現了“新北京人”、“新上海人”這樣的新名稱。所以,維護臺胞權益的相關話題也變得越發有現實意義。

  2009年臺胞權益得到了很好的維護,有數字為證。

  福建是臺商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和兩岸人員往來最頻繁的地區之一。據統計,2009年福建全省法院著力推進涉臺審判,按照有關規定開展司法互助工作,審結涉臺案件1874件,辦理涉臺司法互助案件170件,切實維護了臺商、臺胞的合法權益。

  未來,臺商權益保障還將更加完善。

  2009年12月15日,臺商權益保障工作聯席會議在北京召開第三次全體會議。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在會上表示,臺商權益保障工作關係到廣大臺商的切身利益。我們將繼續加強研究,不斷完善和強化聯席會議機制,切實依法保護臺商合法權益,為臺商在大陸的發展創造越來越好的環境與條件。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