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金融最新動態
兩岸金融交流
分析評論
相關政策
字號:
臺灣券商頂多躋身第二梯隊

  時間:2005-02-28 16:41    來源:     
 
 

 

   去年11月,臺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宣佈,將開放島內券商赴大陸投資設立子公司。今年2月16日,經修正的《兩岸證券期貨業務往來許可辦法及證券商管理規則》生效,意味著多年來架設在當地券商與祖國大陸間的樊籬被拆除,赴大陸投資名正言順。就此,有關專家認為,臺灣券商能進入大陸證券業第二梯隊行列已屬不易。

   “臺灣券商其實早就想進入大陸,但囿于政策所限,只能迂迴。”臺灣問題專家、上海浦東臺灣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盛九元告訴早報記者,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臺灣券商就開始在香港借殼,以開拓大陸市場或與大陸業界合作。隨著CEPA簽訂,繞道香港地區進入大陸的臺灣券商越來越多。

   “祖國大陸證券市場廣闊,臺灣券商的進入是必然趨勢——即便臺灣當局沒有‘開閘放行’。問題是,大陸對外資券商的進入也有嚴格規定,故在短期內並不會給國內券商帶來很大衝擊。”盛説。

   他表示,即使大陸以後向外資券商徹底開放,但仍存在一些制約臺灣券商發展的因素,最大的瓶頸就是缺乏客戶基礎。在這種情況下,聯合大陸券商就成為其能否順利開展業務的關鍵。

   據記者了解,兩岸券商一直有合資的願望。2002年6月,業界曾一度傳出具有臺資背景的京華山一證券欲與漢唐證券合資的消息,後京華與另一家臺灣券商元大證券合併,去年9月漢唐證券又被信達資産管理公司託管,此事擱淺。

   “事實上,在大陸的臺灣券商現在已經很活躍了,該進來的都已進來。臺灣券商由於規模所限,此次‘開閘’未必會影響大陸證券業格局。”投行人士、天道並購網首席執行官俞鐵成告訴早報記者,他曾對大陸未來的證券業格局作過分析,預測將出現三個梯隊:處於第一梯隊的是美林、高盛、大摩等10余家頂級券商,其中外資當佔大部分,大陸券商只能佔2席~3席;處於第二梯隊的可能是大陸一些較大的券商以及國外二流券商,臺灣券商能進入這個梯隊已屬不易;第三梯隊則都是一些小券商,在未來3年內將經歷嚴酷的洗牌。

   “當然,臺灣券商也有自己的優勢。據我所知,寶來就盯緊內地臺資企業。大量落戶大陸的臺商是他們重要的業務來源。”俞説。 

來源:中國證券線上

編輯:芳翼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