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金融最新動態
兩岸金融交流
分析評論
相關政策
字號:
三百億貸款 雪中送炭予臺商

  時間:2006-10-10 09:50    來源:     
 
 

 

  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與國臺辦簽署了協議,為臺資企業提供三百億人民幣(約一千二百億台幣)的開發性貸款,合作期限五年,根據情況可以延長或增加額度。申請融資的臺商不必是臺資企業協會會員,申請融資的企業,以國家重大建設、高新技術産業為優先。詳細申請辦法稍後公佈。

  這個協議的簽定其意義及影響力將十分深遠。根據外國金融界的統計,臺商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十多年來累積到一千億美元以上,大陸在兩年前就成為臺灣的第一大出口市場,這兩年與大陸的貿易盈餘每年近四百億美元。

  一千多億美元的臺商投資,看來大部份都賺到了些錢,否則臺商也不會面臨融資的壓力。一般而言企業做起來了方才有融資的需要,但多數臺商的基地還是在臺灣,要從臺灣本地調度資金支援他們的大陸企業麻煩很多。申請報批“經濟部”,年累月沒下文,臺灣的各大銀行到現在還是不準登陸為臺商服務,人民幣不能在臺灣直接兌換,甚至於連小額度的款項也無法自由匯兌。商場如戰場,競爭激烈,商機稍縱即逝,一旦卡在週轉不靈,融資困難,資金遲遲不到位,生意立刻被別人搶去。這是千千萬萬台商聚在一處時,常常互相唱起的哀嘆調!

  長袖善舞的臺灣大企業不怕這些融資上的困難,因為他們的企業已國際化,調度資金轉由第三地,在臺灣連紀錄都查不到。臺灣當局設出的各種限制和刁難,完全是在惡整中小型臺商企業,勞碌奔波養家糊口的升斗小商人,叫苦連天,他們是臺商中的大多數。

  當然有很多臺商早就想辦法在大陸爭取到融資的機會,在此之前大陸已向臺商開放了A類股票市場,某些商業銀行也可以貸款給臺商融資。廣東清遠臺商協會會長姜金利表示,大陸商業銀行貸款的審查標準嚴格,臺商取得融資的機會不是很高,就算取得融資,貸款數額,還款時間及利息的規定都比較嚴苛。這次經政府背書,由國家開發銀行提出貸款,雖然還沒見到詳細辦法,看來對臺商肯定是利多,會受到歡迎的。

  廣東東莞臺商協會名譽會長張漢文指出,大陸開放融資申請關卡,臺商可望趕快將舊機器換新,進行産業升級, 這是非常關鍵而及時的商機。

  兩位臺商會長都點到了目前臺商所面臨的普遍困境,大部份臺商企業都幹得相當有聲有色,但是大陸市場全面開放,世界各地前來的商界菁英比比皆是,想保持些微的領先地位很不容易。技術更新、科研,後勤補給都要一一準時到位,若碰上融資方面的跌跌撞撞、規矩繁多,條件苛刻、拖延時日等因素,生産機器未能及時更換,數月甚至數日之內,市場就可能被對手搶走! 套句臺商們見面時常用的寒喧套話:“生意歹做、錢歹賺呀!”

  三百億人民幣約折合不到四十億美元,提供給超過千億美元臺商的總投資額做為融資之用,救急可以,有效地擴充他們的業務發展,則有杯水車薪之憾。相信很多臺商都希望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有了績效之後應當考慮立即增加更多的貸款總額,多多益善,過去事實證明,臺商多數是勤奮的好創業者,融資貸款是一個很及時的好政策。

  迄至目前,尚未見到臺灣當局對這個融資貸款政策有任何反應。但是看來也只會由“陸委會”發出警告,莫要中了對岸的統戰技倆,基本上臺灣當局對此是束手無策的。臺商在臺灣境外做生意,得不到臺灣當局的支援與幫助,甚至於禁止臺灣各大銀行去大陸直接提供服務,臺商成了孤兒,日子實在很難過。

  還是有一些政治立場偏綠的臺商,對當前的臺灣當局持體諒的態度,認為他們制定的政策有不得已的“苦衷”。那苦衷説穿了,就是想有朝一日臺灣能“獨立”。然而就事論事,現在處處刁難大批中小企業臺商,令他們生計困難,每天憂心忡忡、資金沒有著落,這樣做會對“臺獨”諸公心目中要建立的 “獨立國”有任何幫助嗎?恐怕是適得其反吧! 沒有穩定健康的經濟又妄談什麼政治理想?(馬淑靜 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經理)

來源:華夏經緯網

編輯:芳翼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