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金融最新動態
兩岸金融交流
分析評論
相關政策
字號:
破解臺商融資難題 兩岸農業合作向深度掘進

  時間:2006-09-05 11:18    來源:     
 
 

 

    “就是在福建的‘阿里山’裏,我的頭髮由黑變白。”在福建龍岩地區的漳平市,從臺灣來到祖國大陸投資的謝先生,説到他近10年來在福建投資臺灣高山茶項目的經歷時,感慨頗多。

    謝先生1995年來到福建廈門,計劃培育40萬株臺灣高山茶苗。可當茶苗有了,種植地卻還沒找到。此後一年的時間裏,他隨身攜帶地圖,驅車在福建、廣東、海南等地找尋合適的種植地。“福建緯度25度的地方,我都跑遍了。”

    最後他確定了福建漳平市永福鎮。一來,這裡的自然條件十分接近臺灣的阿里山;二來,當地對臺商的優惠政策讓他心動。

    自打謝先生在永福鎮落戶後,前來此地投資高山茶的臺商便多了起來。到今年7月28日,永福鎮“臺灣農民創業園”正式掛牌之日,這裡已聚集起14家高山茶場。永福鎮希望開闢4萬多畝臺灣高山茶,打造祖國大陸最大的臺灣高山茶種植基地。

    謝先生的經歷僅僅是兩岸農業合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兩岸農業合作不斷向深度掘進,從最初的只是單純引進臺資興辦企業,已逐步發展為引進資金、品種、技術、市場、經營管理等。合作領域也從種植業、畜牧業等第一産業,向農産品加工以及旅遊休閒等農村第二、三産業發展。

    近期,為解決臺商的融資困境,國務院臺灣辦公室、國家開發銀行及部分祖國大陸商業金融機構已經在組織資金,為臺商提供幫助。

    農民得大實惠

    “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掛牌,用漳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廖深洪的話説,是做強該地的生態農業、引進非資源型項目和加深閩臺農業合作的一個序幕。

    截至目前,漳平市已引進臺商企業23家,其中集中在一起的就有19家:高山茶場14家、果樹種植企業2家、花卉企業2家,石板材廠1家。

    漳平的發展有跡可循。與其比鄰的漳州、廈門、福州等地,早已作為對臺招商引資的前陣,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以漳州為例,1981年該市詔安縣率先引進福建第一家臺資農業企業。至今年上半年,漳州市累計批辦臺資農業項目884個,合同利用臺資13.37億美元,實際到資7.67億美元,均佔到福建省農業利用臺資總額的一半以上。

    特別是1997年7月,國務院臺灣辦公室、原外經貿部和農業部聯合批准漳州市為“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以來,全市累計批辦臺資農業項目540個,合同利用臺資10.51美元,實際到資5.57億美元。

    一大批諸如臺灣花卉、蔬菜、筍竹、食用菌、水産養殖、農産品加工等項目遍佈漳州。著名的高山茶企業天福集團也誕生於此。目前,該集團在海內外已開設600多家天福茶莊,年銷售額達7億元人民幣。

    不論是漳平還是漳州,農民都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因為發展高山茶,在永福鎮,農民的收入是最高的,達到每人平均一年4100元。你可能想不到,這個農業地區,已經從勞動力輸出地變成勞動力引進地。”廖深洪對《財經時報》説。

    破解臺商融資難題

    由於福建與臺灣的地緣環境,在2004年孕育了“海峽西岸戰略”,這一戰略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促進兩岸的農業發展。

    其實早在1989年和1992年,祖國大陸就先後批准設立了馬尾、集美、海滄、杏林四個臺商投資區,由此拉開了兩岸農業深入合作的序幕。

    最初兩岸合作只是單純引進臺資興辦企業,如今已逐步發展為引進資金、品種、技術、市場、經營管理等。合作領域也從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第一産業,向農産品加工以及旅遊休閒等農村第二、三産業發展;從單項引進合作,向貿工農一體化和産業配套方面綜合拓展。

    2005年7月,祖國大陸批准福州、漳州“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擴大到福建全省,設立了“海峽兩岸(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同時,公佈了對臺15項優惠政策。

    在臺灣方面,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去年在其“破冰之旅”中説:“臺灣在推動小農企業化經營有相當的心得和成就,如何能夠把小農企業家經營那一套從組織、金融、行銷等等,提供給大陸同胞做參考,是一個努力的方向。”

    “不過,我們依舊面臨融資難題。”一位來漳平投資的臺商對《財經時報》表示,“臺灣當局對茶葉、蝴蝶蘭這類農産品還處在管制階段,一直以來不準許投資大陸。所以我們對大陸的投資,一般來説都是自有資金。”

    “畢竟象高山茶葉這類高經濟附加值的産品投入一畝,産值可達1~1.5萬元。但其投資有巨大風險,效益的回收也是漫長的。所以在擴大再發展的過程中,急需資金的支援。”

    《財經時報》近日獲得的消息是,針對這種情況,國務院臺灣辦公室、國家開發銀行以及部分祖國大陸的商業金融機構已經在組織資金,為臺商在融資方面提供幫助。

來源:財經時報

編輯:芳翼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