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金融最新動態
兩岸金融交流
分析評論
相關政策
字號:
內地銀行開門迎客 300億貸款觸動粵臺商心脈

  時間:2006-04-28 10:55    來源:     
 
 

   
  今年1月15日,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與廣東省三家臺資企業簽訂了貸款意向書。而此前國臺辦主任陳雲林與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陳元簽署的《關於支援臺灣同胞投資企業發展開發性金融的合作協議》,為臺商提供了300億元開發性貸款,獲得了剛剛在北京參加完首屆兩岸經貿論壇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的大力肯定。
  
  開發行這一石破天驚的300億元貸款,迅速喚起了國內其他商業銀行的放貸活力,紛紛加大了對臺資的放貸力度。

  據透露,今年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計劃向廣東省臺資企業提供20億元貸款。

  早在今年1月15日,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就與廣東省三家臺資企業簽訂了貸款意向書。這是繼《臺資企業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暫行辦法》公佈以來,內地臺商首次正式與開發銀行簽訂貸款意向。至此,內地政府部門對內地投資臺商信貸政策的鼓勵與開放正式拉開了序幕。

  那麼,距離《臺資企業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暫行辦法》公佈和貸款正式啟動已經過去了3個月,各地臺商對此的反響如何呢?

  “綠色通道”破解臺商融資瓶頸

  作為內地最早開放也是臺商聚集最多省份之一的廣東省,自改革開放之始迎來第一批臺商以來,目前,廣東的臺資企業已由最初的幾家、幾十家增加到了2005年的19574家,合同利用臺資已達404.4億美元、實際投資總額313.04億美元,粵臺貿易佔整個廣東省貿易總額的30%至40%。面對著如此龐大的數目,我們不禁想問,在近20年的發展中,廣東與臺商之間究竟是怎樣一種密不可分的關係呢?

  “在近20年的發展中,臺資企業為廣東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和稅收貢獻以及先進的生産、管理理念,為廣東的改革開放與經濟騰飛起到了很好的模範與帶動作用,是廣東省改革開放的大功臣。”廣東省臺辦張科副主任説。

  據張科副主任介紹,由於臺灣當局對臺商投資內地設置了嚴格的額度限制,使得兩岸金融合作開展得並不理想,導致很多資訊無法傳遞,內地銀行對臺資企業的資信狀況無法了解。所以,近20年來,廣東的臺資企業主要依靠自有資金進行運轉發展。這種完全依靠自有資金運轉的做法在企業創業初期尚可,但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便不可避免地面臨規模産能擴大、機器更新、産業升級、資金流量加大等一系列實際問題。目前,廣東的臺資企業就面臨著由勞動密集型向資金、技術密集型轉化的現狀,如果此時還是純粹依靠自有資金支援,將無法滿足其生産經營需要,必須要有強大的資金作為後援支援。因此,融資難已成為制約廣東臺資企業發展壯大的瓶頸。

  “在臺灣,臺商們有自己的資産,因此可以到銀行借貸。但到內地來了之後,每一分錢都是自己拿出來的,從臺灣本地調度資金支援在內地的企業麻煩很多,而且有很多産業還要經過第三地。臺灣的各大銀行到現在還是不允許登陸為臺商服務,人民幣不能在臺灣直接兌換,甚至連小額度的款項也無法自由匯兌,因此融資壓力非常大。”這是臺商聚在一起時常説起的苦衷。

  “目前,臺商在內地的投資很多都是以設備作價,然後租用土地投資,這種模式銀行很難放款。而且臺資企業數量多,又極為分散,增加了銀行的放貸成本,從而影響了銀行的放貸積極性。” 上海浦東臺灣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盛九元教授指出。

  “商場如戰場,競爭激烈、商機稍縱即逝,一旦卡在週轉不靈、融資困難、資金遲遲不到位上,生意立刻便會被別人搶去。數月甚至數日之內,市場就可能被對手完全搶走!”廣東省中山市首任臺商會長陳信興對記者感嘆。

  “這個貸款公佈的意義及影響力將十分深遠。開發行的300億元貸款無疑是一場及時雨,雖然數目不大、對於需求巨大的臺商融資市場僅是杯水車薪,但卻起到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帶頭作用,為臺商在內地融資打開了一條‘綠色通道’。”張科副主任説。

  內地銀行開門迎客

  300億元貸款的消息乍一齣臺,便立刻在廣東引起了強烈反響,聞風而動的臺商忙著打聽貸款申報程式。廣東各市臺辦和臺商協會也紛紛行動起來,為臺商申請貸款提供無償援助。很快,廣東省臺辦就陸續收到了20多份臺資企業的貸款申請。

  據廣東省臺辦副主任張科介紹,此次簽訂意向的是臺資宏仁集團、東莞富華鞋業有限公司和新高電子(中山)有限公司。這些企業分別代表了廣東的大中小型企業,還有經營傳統行業的企業。

  繼三家企業首開先河之後,廣東省臺辦、市屬各臺辦又陸續收到了幾十家臺資企業的貸款申請。

  “這300億元的貸款政策真是雪中送炭,是體現政府對臺商關心與愛護的一項德政,這項政策在整個臺灣島都引起了轟動,更讓來內地投資的臺商歡欣鼓舞。雖然錢不算多,但政府有這個意向就很不錯了,所以不管臺灣當局採取何種限制政策,但任何阻擋社會發展的手法都是行不通的。當初臺商借旅遊探親等名義繞過第三方都要來內地投資,如今臺灣當局的政策更是難以阻擋臺商來內地投資的大趨勢。”陳信興會長對記者説。

  陳會長是中山市臺商協會的創始人,見證了內地的改革開放,也見證了中山市臺資企業的發展壯大,他談起自己來內地投資的感受時感慨萬千。

  陳會長説,自己1988年到廣東中山市投資時,還是利用探親之名悄悄來的,當時內地這邊要創業條件還很艱苦。另一方面,對臺灣當局要撒謊,想過內地來一趟都不容易,還要填寫香港律師紙,蓋章後才能進來,更別想調動島內資金了,要想很多辦法、非常辛苦。

  關於珠三角與長三角之爭,陳會長稱“各有優劣”,他自己感覺廣東省的領導和老百姓都比較務實,他風趣地説:“我在廣東與上海都開設有分廠,但我與中山市領導很熟,每年都有機會在一起聚會聯誼。但我在上海投資近10年,還沒有與當地領導吃過一次飯。”

  針對不少臺商反映的目前該項貸款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存在手續繁瑣、利率不明確等諸多不足之處,陳會長希望開發行出臺一些更有利於實際操作的細則。

  而另一位早在1984年就來廣州市投資的臺商許智綜對貸款一事則非常感激。他説,這些年廣州的發展速度驚人,特別是自己身處花都,感覺近幾年像在“飛”一樣。

  值得一提的是,開發行這一石破天驚的300億元貸款,迅速喚起了國內其他商業銀行的放貸活力,各大商業銀行都似乎注入了一針 “強心劑”,紛紛加大了對臺資的放貸力度。

  據興業銀行花城支行一位副行長介紹,其實早在開發行公佈此專項貸款前,廣東部分商業銀行就已在嘗試為經營勢頭良好的臺資企業貸款了。2005年,該銀行經過綜合考察、確保資金回收安全的情況下,一次性貸款5億元給廣東一家臺資企業。“只要是企業經營勢頭良好、有一定資産保障、信貸誠信比較高的企業,我們都樂意放貸。”該行長表示。

  而另一位招商銀行花城支行行長助理李富華先生則表示,由於部分臺資企業本身的資金流向沒有在企業報表上充分顯示出來,導致銀行在審核過程中很難準確評估其實際還貸能力,因而對其申請貸款形成了一定阻礙。“但只要是誠信良好的企業,經過綜合評估後符合放貸標準,我們都樂意放貸。”

  地方檯辦成為“秘密招商武器”

  與此同時,省市各級臺辦在加強對臺商的服務過程中,也將臺辦作為政府的“秘密招商武器”納入到新的政府工作規劃中。

  這一重要資訊的透露首先來源於廣州市花都區臺辦主任丁岩。丁主任説,由於臺辦在為臺商的服務工作中與臺商之間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並相互信任,所以臺商有什麼需求、想法都會第一時間跟臺辦説。臺辦可趁此機會開始轉變政府職能,從而成為政府的核心招商部門。

  記者在與中山、江門等市臺辦的接觸中也分別談到了這一點。

  中山市目前有臺資企業1148多家,合同利用臺資30多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超過26億美元,在廣東省的臺資企業中排名第五位。該市臺商事務局黃全權局長説,臺辦在做好服務工作的同時,均已悄然“榮升”為政府的招商單位。他將臺辦比喻為當地政府的一面鏡子,為臺商服務工作做得好,才能建立起長期的信任關係。臺商之所以投資,除了勞動力、成本控制等因素外,很大一部分就取決於當地的綜合社會環境和臺辦的服務品質。

  “當然,臺辦的服務品質只是一個點,臺商投資其實著眼的是全面,也就是説一個地區的整體投資環境從臺辦服務品質的好壞便能看得出來。臺商投資的主要目的就是賺錢,我們為臺商提供優質服務也是幫助臺商賺錢。來中山投資的臺商,85%都是賺錢的,這個比例很高。”黃局長自信地説。

  針對中山市土地資源稀缺的現實問題,黃局長也透露,中山市招商引資目前已逐步向選資轉變,儘量挑選少用地或零用地招商項目,吸引新的高品牌項目與原有項目進行合資。

  而江門市臺辦唐主任在談到對臺服務與招商時又是另一番感慨。他説,江門對臺招商引資工作起步相對較晚,自2004年才開始進入招商引資快車道。特別是2005年在江門舉辦的粵臺經貿交流會,檔次較高,吸引了臺灣島內10家重點大型企業代表,王文洋、顧憐生、王進雄等都親自前來參會。唐主任説,作為一個後發展地區,要想吸引更多臺商來投資,除了利用本身的資源優勢外,投資軟環境建設也非常重要。目前,江門市正致力於打造投資軟硬環境建設。他説,除了充裕的土地供應以及公路覆蓋率佔全省第一、全國第二等優勢條件外,今年下半年,江門市即將動工興建10萬噸級的天然深水良港,這些都將為來此投資建廠的臺商解決實際問題。

  唐主任説,目前江門市正面臨著第二波發展機遇,因為東莞的製造業和勞動密集型産業正在逐步走向萎縮,臺資企業有向外轉移的趨勢。江門市應很好地把握這一機遇,充分發揮“洼地效應”和“榕樹效應”,做好臺資企業産業轉移的承接工作。爭取在不久的將來,將江門變成第二個東莞。

  唐主任説,目前江門市70%左右的臺資企業投資資訊都由臺辦提供。作為對臺工作的窗口,臺辦有義務通過自己的服務宣傳推介江門的投資環境。

  “江門對臺商的服務工作有三件法寶,一是到府服務、現場辦公;二是市長向臺商公佈了辦公電話和行動電話,臺商有問題可打市長熱線,市長將隨時隨地傾聽臺商的意見及要求;三是市委、市政府剛剛出臺一項新規定,江門有個投訴中心,專門接待臺商投訴,只要投訴當事人涉及面廣、事實成立,就要調離原工作崗位。” 唐主任自豪地對記者説。

  臺企融資利好頻仍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內地就專門為臺資企業安排了臺商投資企業固定資産專項配套資金,為臺資企業解決了30多億元的資金需求;內地銀行對臺資企業的貸款融資一直給予積極支援,內地的A股市場也已向臺資企業開放,臺資企業可以利用內地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為了進一步滿足臺資企業的融資需求、更好地為臺商服務,去年9月7日,國臺辦主任陳雲林、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陳元簽署了《關於支援臺灣同胞投資企業發展開發性金融的合作協議》,為臺商提供了300億元開發性貸款。

  去年12月21日,國家開發銀行和國臺辦正式公佈了《臺資企業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依據《暫行辦法》的規定,臺資企業向國家開發銀行申請貸款不設上限,臺商在內地註冊的合作經營企業、合資經營企業、獨資經營企業(包括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以及經國務院批准的臺商投資區和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准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海峽兩岸科技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都可申請貸款。貸款按期限分為中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按幣種分為人民幣貸款和外幣貸款,貸款利率按人民銀行公佈的利率政策執行。
 
  
  (來源:新聞週報  本報記者 何志明 官建慶)

編輯:芳翼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