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金融最新動態
兩岸金融交流
分析評論
相關政策
字號:
早就望眼欲穿 臺資銀行“登陸”不易

  時間:2008-03-27 15:09    來源:財富時報     
 
 

  臺灣“行政院長”張俊雄12日宣佈,同意總資産超過60億美元的本地銀行通過海外子銀行參股內地銀行,持股上限不超過20%。

  這顯然是個看起來很好的消息,臺資銀行可以參股內地銀行了!為了改變在內地的尷尬局面,臺資銀行已經等得望眼欲穿了。

  “新政”看起來很美

  對於臺灣當局新出臺的這條行政命令,臺灣金融界人士反應冷淡。

  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裁的馬淑靜認為,民進黨趕在“大選”前數天釋出不疼不癢的兩岸經貿新政策,像擠一支扁扁皺皺的老牙膏,費足了勁才見到一點成績。

  該“新政”在出臺的時間上也大受詬病,被指“太晚”。臺灣金融界人士普遍認為,換在5年前,或者,趕在2006年年底前,臺資銀行還是大有選擇機會的。但現在,“中國內地的很多銀行現在資本金很高,你要去投資,一般都需要10億到30億元,但臺灣子銀行的規模最多3億-5億元而已,你怎麼去投資?”臺灣資深金融業人士、臺灣金融研訓院顧問趙樂峰認為,該政令只是“表面功夫”。

  允許臺灣海外子銀行入股內地銀行的政令也被當地媒體稱為“富邦條款”。

  按照該政令規定,本地銀行只有富邦金融控股公司(簡稱“富邦金控”)、(臺灣)上海銀行等少數幾家臺資銀行符合參股內地銀行條件。但(臺灣)上海銀行又因股權方面複雜、且早已和內地銀行有合作,故目前最符合條件的只有富邦金控了。新令頗有為富邦金控“量身定做”之意。而臺灣當局的解釋是,這樣制定條件是為了控制風險。

  富邦金控早在幾年前就已考慮參股廈門城市商業銀行了,而且也早就對外公佈了將考慮持股20%,只是因為政策等原因遲遲未能如願。知情人士透露,由於富邦金控一向是民進黨的支援財團,其高層和臺當局政府關係不錯,近幾年因為富邦金控考慮投資內地,雙方關係有些若即若離。批准臺資海外子公司參股內地銀行據説是富邦向當局提出,條件又恰恰很符合富邦情況。無怪乎臺灣金融界有“富邦條款”之説。

  臺灣民眾當然沒有忘記,就在本月初,臺當局還通過了“內地臺商回臺補辦許可措施”,被臺商稱為“大赦”令。但臺商並不領情,他們認為此政令的目的是為了拉選票。甚至有人用“失望透頂”來形容臺灣企業界對當局的看法。“大赦”令對臺商40%投資上限仍然沒有開放。現在臺灣企業界基本上是通過免稅的第三地,或用個人名義投資內地,所以不管臺灣當局現在怎麼“大赦”,對臺商的影響也不大。

 
編輯:張方翼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