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務院審議並原則通過《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進一步修改後,預計下周將由國務院正式公佈施行。
有關專家向記者透露,《條例》首次規定了特許經營企業的資訊披露限制、廣告宣傳,違規企業估計將處最高3萬元的罰款甚至追究刑事責任。
新規要求公開企業資訊
據了解,新《條例》從完善市場準入制度、資訊披露制度和第三方仲介制度等方面來預防特許經營欺詐陷阱,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明確特許經營的定義;二是對特許經營體系相應的規定,規定體系包括那些主要內容;三是對特許當事人權利與義務的規定,其中包括指向性、指示性和指引性等不同規定;四是對業務提出資訊披露制度;五是建立監管制度。其中,資訊披露限制、廣告宣傳、懲罰條例等為新增加內容。
昨日,特許經營專家劉文獻向記者透露,《條例》對資訊披露作出了非常嚴格的要求,並規定企業資金、財務等數據資訊,必須由會計、律師事務所公證方為有效,一旦出現披露資訊不當或披露虛假資訊,並造成加盟商虧損的,特許企業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
力保盟主專利商標産權
同時,《條例》還強調了對特許經營的監管,要求全國所有的特許經營企業進行重新備案。劉文獻指出,由於特許經營總部總店不是靠投資或有形財産,而是靠智慧財産權、商標,甚至是無形的專利、著作權、經營管理技術來擴張的,因此,《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對智慧財産權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據介紹,《條例》對具備什麼樣的資格才能當特許人和被特許人、特許人有無獨特的技術、有無培訓經營管理人員的技術、實際給門店業務指導的能力、特許加盟的合同該如何制定、如何防止商業欺詐,以及如何保護盟主的專利、商標和智慧財産權等都作了明確規定。
對於誇大廣告宣傳、宣傳虛假廣告的特許經營企業,《條例》也制定了相應的懲罰機制。預計違規企業將處最高3萬元的罰款,侵犯智慧財産權的,還將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部分特許企業或遭退市
劉文獻預計,新《條例》實施後,現有特許經營企業將面臨轉型,其中把握機遇的企業將成為名牌特許經營企業,並在特許經營的板塊上市、融資;而一些劣質企業,尤其是目前網點多、內容少的特許經營企業,則將面臨退市危機。
對此,國家商務部商改司副司長王曉川表示,這部新《條例》在中國商業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標誌著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投資、智慧財産權、特許經營産業等新興經濟告別混亂,邁入一個法律文明框架下的科學誠信和諧發展時代。
《條例》新增規定內容
●特許企業應向公眾披露資金、財務資訊、經營歷時、經營模式、市場狀況、誠信記錄、官司記錄,以及特許人要求的費用、限制、條件、自身的經營能力等資訊,並要求被特許人向特許人提供證明自身經營能力的材料。
●企業資金、財務等數據資訊,必須由會計、律師事務所公證方為有效。
●全國所有的特許經營企業必須到當地經貿管理部門辦理備案登記,境外企業或跨境交付的特許企業,必須到國家主管部門申請備案,提交在境內有兩個以上成功運營店舖的資料。
●對於誇大廣告宣傳、宣傳虛假廣告的特許經營企業,制定相應的懲罰機制。預計違規企業將處最高3萬元的罰款,侵犯智慧財産權的,還將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新規背景特許經營深陷誠信危機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今年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去年底,中國特許體系數量達2320個,加盟店16.8萬個,分別比上一年增長10.4%和40%,主要涉及行業是經濟型酒店、家居用品、汽車售後市場服務及旅遊體育休閒健身等四大類。
但是,在蓬勃發展的同時,特許市場也面臨各種誠信危機,侵權、假冒品牌等智慧財産權問題突出。如馬蘭拉麵4年內在全國開了381家店,與此同時也遭受到假冒品牌的侵害;重慶小天鵝集團在向外地擴展時,也發現本企業商標已被搶注;上海“得意館”咖啡、韓國“安真美”時尚女鞋、“萬兔速麗”餐飲小吃等企業與加盟商之間的糾紛不斷。甚至有一些企業打著特許加盟的旗號從事非法傳銷活動,極大地破壞了市場秩序,損害了特許經營業的整體形象。 周芳
來源:資訊時報
編輯:芳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