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站熙熙攘攘的旅客。流動人口既對北京發展提供動力,也帶來不小麻煩
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是兩會的老話題。去年,有81位人大代表提出議案,要求市政府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措施。一年過去,政府的思路有何調整,有何新舉措?前日,市政府法制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擱淺日久的《北京房屋租賃管理辦法(草案)》即將提交市政府辦公會審議,(出臺)將會“很快、很快。”
去年81代表要求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服務
在去年北京市人代會上,有81名人大代表提出7份議案,要求北京市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當時提交議案的人大代表李維平提出,市政府2006年工作任務中僅將控制戶籍人口列入年度目標,未研究如何管理常駐人口。這表明市政府仍未下決心立即控制人口規模,將嚴重影響“十一五”各項目標的實現。最後,這7份議案合併成一項議案交市政府辦理。代表們提出北京市應迅速建立全市人口控制機構,對人口進行常態管理等5項建議。
北京市副市長吉林在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議案辦理情況時表示,市政府將該議案的辦理作為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成立由21個委辦局領導組成的協調小組。
4級流動人口管理落實“以房管人”
1月19日,北京市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北京市副市長吉林宣佈成立北京市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員會和辦公室。這被認為是北京市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的階段性成果。
在此會議上,北京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市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員會主任強衛表示,北京將施行市、區縣、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服務體系,落實“以房管人”的思路。強化以出租房為重點,實行出租房屋登記制度,按照“誰出租、誰負責”原則,落實房主對承租人違法行為的責任制度和監督報告制度。
但是,作為“以房管人”思路的法律依據:《北京房屋租賃管理辦法》和修訂後的《北京市外地來京人員戶籍管理規定》均未出臺。前者是市政府2006年重點立法項目,後者已開展調研,預計今年出臺。
三大意見擱置房屋租賃管理辦法
去年11月,市政府法制辦曾第二次就《北京房屋租賃管理辦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徵集意見,而該辦有關負責人曾表示,2006年,房屋租賃管理辦法一定會出臺。但是,由於第一次徵集到的246條意見中,絕大部分持反對態度,該辦法被暫時擱置。這在北京市政府法制辦立法史上,還是第一次。當時反對意見主要集中在:“出租房屋須到有關部門備案”、“出租人不履行治安責任將被處罰”和“政府部門制定指導租金”。在二次徵求意見的版本中,前兩大問題未做原則變化,但政府制定指導租金的規定被取消。
前日,市政府法制辦有關負責人表示:“該辦法即將提交市政府辦公會審議,(出臺)將會很快、很快,就是近期的事情。”
調查動機
調查業內人士對“以房管人”,思路的看法。
調查對象
隨機訪問房東、房客和房屋仲介。
“實際大家是睜一眼閉一眼”
被調查房東、房客和仲介人員稱,難以完全執行租房登記手續
在管莊地區租房的崔先生沒辦過任何手續。崔先生説:“他來京五年,一直租房住,從未辦理過任何手續,一方面因為工作太忙,辦手續太麻煩;另一方面沒有實際需要,“如果不辦登記手續,買房買車都會受影響,或者辦了登記就能享受到一些市民待遇,我肯定辦”。崔先生的房東説,他一共換過8個房客,只有兩個房客按要求辦了登記手續,“房客都説到派出所登記,有種受歧視的感覺,告訴別人自己是外地人,連住宅都要受監控,不舒服。”
王先生在朝陽門地鐵附近有一套三室一廳,其中兩間出租。他認為,房東無法履行監督房客的義務。雖然一起住了半年多,但兩名房客有沒有違法行為,他至今不知情,“回到家,都鎖著門,最多在衛生間門口打個照面。”
據京城一知名房屋仲介的孫姓業務員講,按照公司要求,他們必須領著房客、房東到派出所辦理治安登記,可實際上,“大家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否則,這碗飯就沒法吃了”。他説,包括有正當職業、受過良好教育的房客在內,多數房客都拒絕登記,只同意留下身份證複印件,而且只要房客拒絕,絕大多數房東也不堅持。
調查回應
北京應實行就業許可制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稱,該制度核心是讓外來人口了解城市就業需求,不存在歧視問題
受北京市市政管委和人口計生委之托,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經濟學博士梅松正在針對北京流動人口管理服務進行專題調研。他向本報表示,北京應引入就業許可制度。他表示,這一制度,並不意味著歧視,而是讓外來人員來京之前,就了解能否找到謀生的工作。
“北京目前已經是除了上海,全國流動人口最大的地區。人口主要流出地是河北、河南等省份。”梅松表示:“現在對外公佈的是戶籍人口、流動人口接近1600萬。今年做北京郊區調查,流動人口和戶籍人口數量比例達到10:1的村莊佔所有調查村莊的1/3,而達到7:1、5:1的也各佔1/3.因此,流動人口的數量絕對不止300多萬。”
梅松説,北京目前是人口無序流動,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同時也增加流動人口自己的成本,比如就業成本。“他(外來人員)不知道情況怎麼樣就來了,來了找不到工作,因為他之前並不知道北京需要什麼樣的人。”
梅松表示,北京應該推行就業許可制度。他解釋説,2006年底,他專門到德國和法國考察了國外流動人口管理的狀況。在德國任何一個城市,無論國際移民還是本國人,都有人口就業準入制度,叫就業許可。比如柏林,需要多少理髮師、廚師等,都有數量限制。要到柏林就業,必須要符合條件同時有用工缺口才可以進去。
梅松稱,他正在建議北京市實行就業許可制度。他表示,該制度不存在歧視外地人的問題,其核心在於能夠比較合理地安排流動人口的流向和輸出。
回訪委員
“希望今年能定人口控制目標”
李維平對政府一年的作為滿意,但結果尚待改善
李維平 北京市人大代表 去年議案:《關於常設機構,大力加強人口控制的議案》
自從去年人代會後,李維平(下簡稱李)基本上全程跟蹤了市政府關於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議案辦理的過程。近日,本報對他進行了回訪。
新京報:去年的議案,你認為辦理得怎麼樣?
李:這個議案,(我)投入精力很大,原來沒想投入這麼多,後來發覺,越調查越重要,於是跟蹤了整個辦理過程。最初的目的:引起關注,達到了。
市委市政府對這個問題相當重視,政府是有作為的。我跟岐山市長前後談了三次,他很重視、很支援,問我能否找點時間自己出個東西。副市長吉林一直盯,李偉副秘書長牽頭。這個事,大家還是下了功夫,21個委辦局每次會都參加,能解決一些問題。對於結果,只能説我們對動作很滿意,對結果並不是很滿意,因為人口還沒有控制住。
新京報:你怎麼看這些措施?
李:最大的成果是建立了機構,拿出了措施。房管人有個問題,建委主管,把人放進去,建委就管不了了,管房子不是目的,管人是目的。建立人口資訊平臺,這是最重要的,得搞清楚有多少人。還要研究怎麼控制、控制到什麼規模,這個光靠副市長帶隊解決不了,可能還得跟中央協調。
新京報:你對於流動人口管理還有什麼建議?
李:市政府想把這個問題落實到以房管人,我想還得靠證管理。現在的方式是:成立機構、拿出方案、逐步解決。這次開會前,接待的人比較多,各區縣下崗的、生活困難的,都關心人口問題。他們建議控制人口,認為目前管理不善,人口膨脹影響生活水準。
新京報:你覺得這個説法有道理嗎?
李:有一定道理,比如紡織廠倒閉破産了,職工認為需要控制人口。
新京報:今年還會繼續提議案嗎?
李:人口這塊不準備做議案了,因為工作都在做。今年我想主要是再往前推進一些,比如今年能夠定個人口控制目標。
(來源:新京報 楊華雲 王姝)
編輯:芳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