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7月支票全國通用 京津滬等6地18日起試點

時間:2006-12-18 11:14   來源:
 

    中國人民銀行昨日(17日)宣布,今日(18日)起,由中國人民銀行建設的全國支票影像交換係統(CIS)正式在北京、天津、上海、廣東、河北、深圳6地試點運行。這也意味著,從今天開始,6地之間企事業單位和居民個人簽發的支票可以互相通用。

    8月18日,兩位行人從中國人民銀行大樓前經過。新華社記者 陳海通 攝(資料圖片)

    此前支票只能同城使用

    支票是我國傳統使用最廣泛的非現金支付工具之一,在支付工具體係中佔據主導地位,對媒介商品交易、方便經濟活動、加速社會資金周轉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統計,2005年度我國共簽發支票約18億筆,金額約350萬億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專業化協作分工明顯,地區間經濟往來頻繁,區域間的經濟依存度日漸提高,對便捷高效、靈活通用的支付工具提出了新的需求。

    由于種種限制,長期以來,我國的支票基本上只能在同城范圍內使用,跨區域經濟往來中,人們只能選擇匯兌、銀行匯票、商業匯票甚至現金等支付方式,缺乏靈活性和便利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支票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近年來,我國部分地區開展支票跨區域業務試點,跨區域支票業務的蓬勃發展,顯示了社會經濟對支票跨地區乃至全國使用存在迫切需求。

    深圳試點成功累積經驗

    人行有關人士介紹,要實現支票全國通用,必須建設覆蓋全國的支票交換係統。我國幅員遼闊,如採取傳遞實物票據的傳統票據清算方式,存在票據傳遞成本高、清算效率低、資金在途時間長等現實問題。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支票截留,即以影像信息傳遞代替實物票據傳遞成為支票清算的發展趨勢。

    目前,美國以及歐洲和亞洲的許多國家已經在票據清算中實現了實物票據截留,既提高了票據清算效率,也降低了票據交換成本。我國支票業務的發展應順應這一趨勢,積極引入影像截留技術,充分利用後發優勢,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水平。2005年,人民銀行在深圳市進行基于影像技術的票據截留試點,取得了圓滿成功,為影像技術在我國票據交換中的應用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今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決定立足我國國情,借鑒國際經驗,建設基于影像技術的、覆蓋全國的支票影像交換係統,支持支票全國通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支票提示付款期仍為10天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支票全國通用後出票人簽發的支票憑證不變,支票的提示付款期仍為10天;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向客戶出售支票時,應在支票票面記載付款銀行的12位銀行機構代碼;為促進異地支票業務健康發展,防范支付風險,異地使用支票的金額上限為50萬元。

    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在受理異地使用的支票時,應認真審查支票是否記載銀行機構代碼並確認支票金額在規定限額之內。對于超過規定限額的支付,收、付款人可約定採用其他支付方式。

    明年7月支票可全國通用

    據悉,中國人民銀行將于2007年6月底前完成全國支票影像交換係統在全國的建設推廣,屆時支票將可在全國范圍內通用,實現“一票在手,走遍神州”。

    據悉,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統一部署下,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于2006年5月起,著手進行全國支票影像交換係統的建設。人行與各商業銀行一起,經過7個月的奮戰,使全國支票影像交換係統今起上線。也即從今天起,廣東全省各地簽發的支票均可在全省以至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流通,2007年7月起,廣東的支票將實現全國流通。《南方日報》供稿

    ■名詞解釋

    支票影像交換係統

    全國支票影像交換係統是指運用影像技術將實物支票轉換為支票影像信息,通過計算機及網絡將影像信息傳遞至出票人開戶銀行提示付款的業務處理係統,它是中國人民銀行繼大、小額支付係統建成後的又一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影像交換係統定位于處理銀行機構跨行和行內的支票影像信息交換,其資金清算通過中國人民銀行覆蓋全國的小額支付係統處理。支票影像業務的處理分為影像信息交換和業務回執處理兩個階段,即支票提出銀行通過影像交換係統將支票影像信息發送至提入行提示付款;提入行通過小額支付係統向提出行發送回執完成付款。

來源:新京報

編輯:芳翼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