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保持良好態勢。但與此同時,國際環境和國內經濟運作也出現一些新問題和新矛盾,增加了形勢的複雜性。堅持有扶有控、力促結構調整,是鞏固和發展經濟好勢頭的主攻方向,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發展方式粗放、結構不合理,是我國經濟發展諸多矛盾和問題的主要癥結。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結構出現不少積極變化,內需拉動作用加大,民間投資活力進一步釋放,戰略性新興産業獲得較快發展。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結構不合理是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存在的一個難題,調整經濟結構儘管取得一定進展,但內需和外需不均衡、消費和投資不協調、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等突出矛盾還未得到根本改變。特別是今年上半年,高耗能行業出現較快反彈、重大環境污染事故時有發生,更提醒我們結構調整仍然任重道遠。
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當前力促結構調整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實踐證明,在保持一定經濟增速的同時,只有加快調結構、轉方式,才能為經濟發展上水準、有後勁、可持續積蓄力量,才能夯實經濟持久發展的基礎。從中長期來看,我們所依賴的低成本“比較優勢”不可能一直持續。如果不高度重視和抓緊解決經濟結構不合理這個主要癥結,資源、環境壓力就會越來越大,發展空間就會越來越窄,將來要付出的代價也會越來越高。
當前推進結構調整的條件比較有利。世界經濟復蘇與調整並行的態勢,以及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為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提供了空間,使我們能夠容忍一定程度的增速回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調結構上。我們要抓住好時機,加快推進結構調整。
力促結構調整,關鍵是有扶有控。一邊要大力“扶”通過發展規劃、財稅金融和産業政策的引導作用,加強科技創新,保障農業等基礎産業的有效供給,支援戰略性新興産業、服務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推動産業在區域間有序轉移。一邊要果斷“控”發揮市場環境和能源資源趨緊的約束作用,推動優勝劣汰,遏制“兩高”和産能過剩行業的擴張,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
在調整結構的過程中,必須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三者之間的關係。目前,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任務仍十分繁重,但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大方向不能動搖,不能因為要保證經濟較快發展而忽視品質和效益,放鬆結構調整。而管理通脹預期也要注意和調結構緊密結合,使結構的優化為物價穩定提供長久支撐。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之年。各地區各部門一定要抓住機遇,更加積極主動地推進結構調整,推動我國經濟向更新、更高的層次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