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中國為何還不斷增持美債

時間:2011-08-18 16:05   來源:京華時報

  美國財政部總值240億美元的十年期國債,中標利率為2.14%,創歷史新低,8月10日推出即被認購一空。美國財政部8月1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增持美國國債57億美元,總額達11655億美元,仍列全球首位。這是中國自今年4月以來連續第三個月增持美國國債,合計持有數額增長206億美元。(詳見昨日B44版)

  半個月以來,當標普下調美國國債信用評級,全球各種資産價格大跌,特別是全球股市跌得人仰馬翻,卻有兩種金融産品的價格反而上升了。一種就是信用評級被調降的美債,一種是黃金。

  美債信用降級意味著購買美債風險上升,美債中標利率應升高,可市場反應卻反其道而行之,何也?

  從一般邏輯來看,當全球都面臨巨大金融風險時,投資者對安全的需求遠超盈利的需求,對持有的金融資産已不是如何讓其增值,而是追求讓其最安全。那持有什麼資産可以把風險降到最小?黃金當然是一種方式,但全球黃金有限,吸納不了多少資産。其實實質性商品(包括黃金、石油、大宗商品等)吸納資金都有限,而且這些實質性商品早已金融化、期貨化及貨幣化,與其他一般性金融資産的性質已無多少差別,持有這些資産同樣面臨著巨大風險。

  因此,當全球性或地方性金融危機有爆發危險時,快速流動的16萬億-17萬億美元“熱錢”就會流向最為強勢的貨幣及國債。而衡量最強勢貨幣的標準,最為重要的指標是國家實力(教育、科技、政治制度)及貨幣的國際化程度等。用這樣的標準來衡量,非美元莫屬。雖然美元一直在貶值,但目前仍沒有哪國的貨幣能與美元抗衡。況且美元貶值只不過是美國利用其國際貨幣主導權來解決國內經濟問題。故此,相較其他金融資産而言,購買美債的風險反而比較低。當全球出現某種金融風險時,那些大量快速流動的資産就會持有美債來規避風險。這就是為何全球性市場風險越高,流向美國國債的資金越多的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外匯儲備不持有美債能持有什麼資産?所以,儘管我們不情願,但中國還是連續三個月在增持美國國債。這也是中國為何近期增持美債而減持日本國債的原因。

  最近市場流行著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稱持有美債是窮人借錢給富人,不公平;美國經濟一直沒起色,給中國持有的美債帶來巨大貶值風險,對此美國政府要保證不讓中國持有的美債貶值等。其實,這些言論多是對金融投資不了解的人在説。因為作為一種投資行為,中國購買美債從來都是我們自己選擇投資的結果。既然是進行投資又是在市場中進行交易,那麼債權人與債務人都是各得其所。沒有什麼我們購買美債是把窮人的錢借給富人用的問題。這好比儲蓄存款,其利率還是管制下的利率,我們居民不也是心甘情願地把錢存到銀行而不放在家裏麼?因為錢存到銀行比放在家裏閒著更理性。

  或許有人會説,既然投資美國國債面臨著美元貶值的風險,為何要投資美國國債而不把這些錢分給國人用,增加國人福利水準呢?當然,如果用外匯儲備到國際市場購買實物商品,把這些商品分給國人是可增進福利的。但是中國這樣大、人口這樣多,如何來分?又可用來購買什麼商品?其實我們是想把錢換成商品的,可突然增加的巨量商品需求,會不會導致價格快速飆升?那中國豈不會成為一個冤大頭?

  其實,搞清楚了這些基本問題,我們應該能明白,當我們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後,投資美債只是差中選好的選擇,不購買美債,我國外匯儲備面臨的風險可能會更高。這就是為何這幾個月來中國仍在增持美債的原因。

  而要根本化解當前中國外儲過高,外儲面臨貶值的巨大風險,還得從中國自身的産業結構、外貿政策、匯率政策等方面改革入手,改變中國不合理的産業結構,實現進出口貿易平衡及金融項目的平衡。(易憲容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