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數據遭複雜解讀 中國經濟真有下行風險?

時間:2011-06-15 07:44   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近日密集發佈了5月份經濟數據,引發國際輿論複雜解讀。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宏觀調控的效果正逐漸顯現;由於部分指標出現下滑,一些人士擔憂中國經濟放緩可能對世界産生“外溢性影響”。澳新銀行駐香港經濟學家劉利剛對本報記者表示,綜合各指標來看,中國經濟減速幅度不大,是一種健康的放緩。

  緊縮措施顯現效果

  在世界幾大經濟體中,中國的經濟增長最為強勁,對世界經濟拉動作用最大,中國的經濟走勢對世界大宗商品、金融市場和一些國家實體經濟有重大影響。世界因此往往用高倍放大鏡來審視中國經濟走勢,其中一些經濟信號難免被放大。

  14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5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漲幅達5.5%,創3年來新高。中國人民銀行隨後宣佈,從6月20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路透社認為,中國通脹形勢依然嚴峻,新的緊縮政策出臺符合市場預期。外電注意到,這是今年以來中國央行第六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央行此前已於今年2月和4月兩次加息。由於採取多種手段抑制通貨膨脹,一些經濟指標開始出現回落。13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5月份新增貸款和貨幣供應量均低於市場預期。這些數據説明,一系列旨在控制物價的緊縮措施,已經開始顯現效果。

  內需依然非常強勁

  5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持續疲軟,工業增加值也出現了某些減速跡象。在中國與世界各國經濟關聯度大大增強的今天,中國經濟降溫不免引發外界一些擔憂。泰國《民族報》引述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克桑德爾的分析稱,中國經濟減速將不可避免地影響泰國國內生産總值增長。根據世行預測,今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為9.3%,低於去年的10.3%。泰國今明兩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也將下降到3.7%和4.2%,大大低於去年7.8%的增速。

  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認為,一些指標顯示中國經濟在放緩,但僅僅是溫和的放緩。劉利剛對此表示認同,他説,“如果在貨幣政策緊縮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不降溫,那才是大問題”。劉利剛認為,5月份中國投資和消費的增速相當快,兩方面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內需依然非常強勁。對外貿易方面,由於近期發達經濟體出現了減速跡象,中國出口出現一定的減速。但中國進口在5月出現了大幅上升,中國內需依然在拉動世界經濟增長。

  “硬著陸説”不靠譜

  美國經濟學家、魯比尼全球經濟諮詢公司董事長努裏爾魯比尼6月11日在新加坡舉行的一個會議上説,中國在全球信貸緊縮期間避免了經濟硬著陸,但是,“中國經濟2013年以後出現硬著陸的可能性非常大”。因被認為預見到了美國次貸危機,魯比尼的觀點廣受人們重視。對於魯比尼的“硬著陸説”,劉利剛認為,這難免有嘩眾取寵之嫌,因為魯比尼並非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而且兩年以後的事情,肯定存在很多變數。

  彭博社援引美銀美林經濟學家陸挺的分析指出,儘管近期出現了經濟增速放緩的跡象,但中國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非常小。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遠高於美國和歐元區,中國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最為重要的源泉。
編輯:王思羽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