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適度降速有利抑制通脹 內生動力仍充足

時間:2011-06-07 09:1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為福建省晉江361度(中國)有限公司工人在生産運動鞋。

  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仍然充足 增速不太可能出現大幅回落

  經濟適度降速有利於抑制通脹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最新公佈的5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環比回落0.9個百分點。PMI明顯回落,釋放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最新信號。

  多數專家認為,二季度國內GDP增速回調的勢頭已經確定,但仍可以保持在9.5%左右。在普遍看高5月份CPI的情況下,我國經濟增速略有放緩,將有助於緩解通脹壓力。但是,與全球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經濟增速仍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勢頭。

  不必擔心經濟硬著陸風險

  中國GDP增速從2010年一季度達到11.9%的峰值後,逐漸開始平穩回落。2010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長10.3%,三季度9.6%,四季度9.8%,而2011年一季度9.7%。市場普遍預測二季度GDP增速還將下降。

  “在調控政策作用下,國內經濟增速可能仍將進一步放緩。”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經濟增速的回落主因是政策主動調控引起的,如房地産調控及鼓勵購車消費政策的退出。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也表示,從GDP的各個組成部分來説,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長不太讓人擔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率今年會略有下降但幅度有限。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是工業增加值同比下跌明顯,其同比增長率短期內可能會跌到12%甚至更低,而電力短缺、存貨調整等問題是導致工業增加值下跌的因素。

  不過,專家也表示,國內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仍然充足,經濟增速不太可能出現大幅回落,不必過於擔心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現在中國經濟面臨的資産泡沫和通脹壓力太大,需要努力實現軟著陸,那些減緩跡象是我們力爭軟著陸開始收效的信號。而且,經濟減速並沒有妨礙我國仍然保持大國之中增速最快地位,不妨礙我國在國際經濟體系中地位相對提升。

  有利於調整經濟結構

  面對當前複雜的世界經濟格局,中國正處於從“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由“商品輸出國”向“資本輸出國”的轉變之中。專家普遍認為,經濟增速的回落不是壞事,此前政府調控的目標也是要讓經濟增長速度慢下來,不再一味地追求增長的速度,而經濟理念的變化,即增長方式的轉變將有利於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對此,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用正向刺激去維持高增長的模式不是很好,而現在增速放緩是好的趨勢,中國經濟需要調整,要擺脫依賴投資、依賴房地産增長的模式。

  經濟學家、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也表示,政府下調宏觀經濟目標是件好事,中國經濟減緩為經濟結構轉型帶來空間。

  同時,專家認為,在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同時,應將目光更多地放在資源環境和民生的改善上。梅新育表示,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目前國內收入分配、環境保護等問題還比較突出,需要花費更多精力關注這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李晶也表示,中國會調低經濟增長率,但是經濟將更加平穩、平衡地增長,而且更加注重民生。

  通脹壓力會有所減緩

  鋻於5月份PMI繼續緩慢下降,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近日也將二季度國內GDP增速預測由原來的10%調低到9.5%,同時把全年GDP增速預測由原來的10%也下調到9.5%。

  梅新育認為,增速減緩是抑制通脹的結果,目前通脹壓力基本上快到頂峰了,而隨著初級産品牛市走向終結,通脹壓力會減緩。

  馬駿預計CPI同比增長在今年6月份見頂在6%左右,到年底大幅下降到4%左右,而基數效應、貨幣因素、食品價格、房地産價格的疲軟都是下半年通脹壓力放緩的重要影響因素。

  連平也指出,在貨幣信貸和融資陸續收緊之後,物價或被拉動下行。而在需求減小、經濟增速放緩及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調整之下,物價也可能出現下調。同時,翹尾因素在四季度的減弱,PMI和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向下調整趨勢的出現,都表明CPI的回落已經不遠。

  但由於通貨膨脹壓力有效緩解仍需時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吳曉靈表示,考慮到經濟只是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緩、通脹上升壓力依然嚴峻,央行目前是不會放鬆貨幣政策的。分析人士指出,在調控政策作用下,國內經濟增速可能仍將進一步放緩。

  連平預計,加息已進入尾聲,6月再加息一次之後,下半年再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同時,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頻率也將降低,央票運用空間將會加大。 (周小苑)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