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一季度貿易逆差不足為慮

時間:2011-04-11 09:1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今年一季度我國累計出現了10.2億美元貿易逆差,為6年來首度貿易逆差,去年一季度貿易收支為順差139.1億美元。一季度貿易數據説明瞭什麼?

  首先,今年一季度的貿易逆差還不至於造成全年貿易收支格局徹底逆轉,全年貿易收支仍將維持順差局面。之所以如此,源於中國出口的需求和進口供給兩方面因素。目前政治經濟的不確定性都尚不足以顛覆其他主要經濟大國實體經濟部門復蘇改善的基本趨勢,日本大地震甚至為中國出口增添了某些新的需求,為中國某些出口騰出了市場份額。

  在進口供給方面,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價漲是一季度進口額暴漲和貿易逆差的重要成因。但假如主要初級産品價格真的達到了可以逆轉中國貿易收支基本格局(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的地步,這個價格也註定不可能維持多長時間,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要麼是製成品價格(換言之即中國出口價格和出口額)隨之全面上漲,從而使得年度貿易收支仍然呈現順差;要麼是國際經濟因此而降溫,對初級産品進口需求下降。

  進一步考察,由於通貨膨脹和資産泡沫壓力出乎預料,主要經濟大國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可望提前、加快,這對於很大程度上源於投機炒作“虛火”的大宗商品價格將産生釜底抽薪之效。

  更重要的是,某些快速增長的進口項目儘管在短期內惡化了貿易收支,促進了貿易逆差形成,但在較長時間跨度內將通過進口替代和促進出口兩種機制而改善中國貿易收支。一季度中國機電産品進口1729 .2億美元,增長25.6%,其中固然有汽車(進口增加31.8%至23.6萬輛)之類消費品,但很大一部分是技術裝備等投資品,也正是這類投資品是我國擴大進口政策促進的主要對象。在中國強力發展新興先進製造業、推進産業升級的浪潮中,預計這類技術裝備進口還會繼續顯著增長。但這類裝備進口之後,其産品常常替代了昔日的進口産品,要麼提高了出口的增加值,或形成了新的出口能力,從而在較長時間跨度上是改善而不是惡化了中國的貿易收支。

  筆者走訪過的一處大型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産線項目,其設備投資近170億元,80%以上進口;僅僅這一個項目的設備進口需求就完全可能使該大型企業集團今年全年貿易收支轉為逆差。但在該項目投産之後,由於産成品替代了此前完全依靠進口的液晶面板,出口的電視機等産品也因檔次提高而價格上漲,該大型企業集團未來貿易收支將顯著改善,不僅會恢復順差格局,而且順差額可望進一步提高。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