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四方面保障新興産業創新驅動力

時間:2011-03-21 13:46   來源:證券日報

  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在論壇上談到,戰略性新興産業是以重大的技術突破和重大的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引領帶動作用的産業。

  苗圩説,目前,中國現有的增長模式日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是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約束趨於強化,主要資源性産品消費佔全球總消費的比重明顯的大於國內生産總值佔全球經濟的比重,單位産品的能源、資源消耗水準也明顯高於發達國家的水準。二是産業結構矛盾和問題十分突出。三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2010年,中國的專利合約條約、國際專利的申請量僅居世界第四。

  苗圩表示,政府決定把新一代的資訊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業、新材料、新能源汽車七個方面作為戰略性的新興産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既是增強中國社會可持續的能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也是構建産業競爭的新優勢、掌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一種必然選擇。他認為,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要以創新為驅動力,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是必須要處理好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與傳統産業改造提升的關係。首先,大多數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不能憑空而為,必須依賴於傳統産業所形成的技術積累、製造能力、産業組織等基礎的支撐。其次,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重要方向是發展戰略性的新興産業,傳統産業並不等同於落後産業,通過技術的創新、組織的創新和管理制度的變革,傳統産業也可以轉變成為新興産業、現代産業。第三,傳統産業的優化升級迫切需要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牽引和帶動。

  二是必須堅持把技術創新作為主攻方向。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具有明顯的創新驅動的特徵,同時也遵循著技術發明、成果轉化、産業興起的基本路徑。首先,必須選擇具有引領帶動作用,並且能夠實現突破的若干重點方向,加快突破制約其發展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和系統整合技術。其次,必須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深化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中國的創新政策包括了原始創新、整合創新,也包括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是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第三,必須加大科技成果轉化的力度。如果科技成果無法跨越創新過程的死亡之谷,也就缺乏了創新的源泉。要充分利用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點支援帶動性強的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項目,在加快成果轉化和産業化中催生新興産業。

  三是必須堅持把商業模式的創新作為強大的動力。在現代市場條件下,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的技術創新、産品創新同等重要,特別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的加速融合,推動生産體系的重構,甚至成為新經濟的顯著特點。

  四是必須堅持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重要的支撐。這方面一是要尊重市場規律和産業發展的規律,放寬準入的門檻,簡化審批的程式,推進戰略性新興産業體制的改革,為各種資本有序的進入和産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制度的保障;二是要綜合運用産業、稅收、財政、金融等手段,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産要素向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充分發揮價格機制、競爭機制的激勵功能,有效促進技術創新和資源優化的配置;三要強化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完善戰略性新興産業相關的技術標準,切實保障創新者的權益。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