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平衡發展的“加減法”

時間:2010-09-14 09:49   來源:新華網

  “在評價外貿對國民經濟的作用時,大家常常用支出法來測算,即以凈出口來計算外貿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但也需要指出,這種方法更多是統計意義上的計算尺度,不能全面反映外貿對一國經濟發展的貢獻度,更不能據此就認為進口對GDP增長是負貢獻。”崇泉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關專家的測算表明,從1987年至2007年的20年間,外貿出口和進口對GDP增長率的年均貢獻分別達到2.7和1.5個百分點。

  可見,中國政府積極鼓勵擴大進口並非一時的權宜之計,是根據中國自身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作出的決策,有利於中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調整經濟結構。

  事實證明,中國擴大進口不僅推動了自身經濟發展,更為世界各國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以東盟為例,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今年全面啟動,雙邊貿易增長迅速。前7個月,東盟對華出口增速比從中國進口增速高出13個百分點,中方逆差75.2億美元,而2009年同期貿易逆差僅為4億美元。

  “中國始終堅持開放的貿易政策,立足於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最近幾年順差幅度逐步下降,佔進出口總額和GDP的比例非常小。目前,中國的外貿政策仍堅持穩定出口、積極擴大進口的一貫方針,並有力推動了國際貿易更快地增長。”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説。

  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隆國強也指出,中國進口的增長還取決於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能否放鬆對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管制。他説:“不久前,奧巴馬承諾將放鬆對軍需品和高科技産品的出口管制,但到底執行得怎樣,還有待觀察。”(記者 雷敏)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