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新助“經濟巨人”廣東轉身

時間:2010-07-27 10: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經濟大省”廣東如何向“經濟強省”轉變?廣東的“中國製造”如何向“中國創造”轉變?這是中國“經濟巨人”廣東進入新世紀以來一直思考並急於突破的難題。

  變革,廣東經濟發展將實現華麗轉身;不破,廣東將被後起之秀超越,陷入消沉。而突破轉變的關鍵點,就在於自主創新。

  2005年,廣東省委、省政府為破解廣東發展的這道歷史難題,率先啟動了“省部産學研合作”,引導支援全國高校及科研機構與廣東産業界開展自主創新全面合作。

  5年過去了,廣東省委、省政府26日召開省部産學研合作五週年總結大會,彙報成果,汲取經驗,併為未來自主創新繼續支招。

  5年來,政府搭起的“梧桐樹”引來萬名科技“鳳凰”,為企業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到目前為止,中國有300多家高校、1萬多名專家教授與廣東1萬多家企業開展了産學研合作,研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新産品6000多個,形成專利超過2萬項,實現産值7000多億元人民幣,新增利稅超千億元。

  而5年的功夫也在金融危機爆發的這一年實現突圍。2009年,廣東省高新技術産品産值達2.6萬億元人民幣,居全國首位。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指標躍居全國第二,研發人員總數全國第一,發明專利授權量、創新能力均居全國第一。

  2009年,儘管金融危機衝擊,但廣東企業委託國內高校、科研機構進行研發的費用仍比2007年增長了38%;而企業的收穫更為豐盛,實現利潤2009年比2007年增長超過50%。

  廣東省省長黃華華説,這5年中,廣東成功突破了一批制約産業發展的重大共性技術難題,新技術、新産品層出不窮。

  而日新月異的新技術、新産品也為企業成長、轉型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北京理工大學的鄧宏彬教授作為科技特派員入駐東莞市永強汽車有限公司後,成功研發出新一代産品,在金融風暴中衝擊最嚴峻的幾個月,就獲得了4000多萬美元的海外訂單。

  東莞的柏百順公司的老總是從餐館起家的“小老闆”,正是因為請來智囊團,該公司今年靠新項目銷售額會猛增到6億元,利潤將達5000萬元以上。這比8年前分別增加了10倍和17倍。

  南粵這片經濟的熱土,如今已為自主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在此次會議上,廣東省政府又將與國家工業與資訊化部、中國工程院簽訂了全面推進産學研合作的協議,從而形成了“三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兩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一省”的産學研合作大格局。(完)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