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産階層:先告別脆弱再謀求壯大

時間:2010-07-19 15:49   來源:北京青年報

  不管你喜不喜歡“中産階層”這個稱號,這頂帽子都經常地扣在中國許多人的頭上。一項研究報告稱,北京中産階層在社會階層結構中所佔的比例已經超過40%,約540萬人。另一項由國際研究機構所作的預測則稱,隨著中國經濟大踏步地向前,中國的中産階層的隊伍仍將繼續壯大,到2020年,在經濟的強大驅動下,這一數字將達到7億,佔總人數的近半。

  真是看上去很美呀。要知道,中産階層的加速崛起,承載著社會良性發展的巨大期待。畢竟,理想社會應該呈現“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結構,佔人口多數的中産者將成為穩定社會的超級力量。不難想像,要是中國中産階層順利實現大擴軍,“橄欖型”的理想社會結構,也就成了可預期的前景。

  問題是,這種中産大擴軍有堅實的社會基礎嗎?換句話説,現在的中産階層能充當起這種大擴軍的底座嗎?

  目前確認的中國中産收入標準是11800-17700美元/年。這意味著,我們所説的中産階層,不過就是年薪10萬左右的人群,他們多是城市裏所謂的白領。即便是這樣的人群,還是不到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而在中國許多大城市諸如房價、教育、醫療以及其他生活成本過高的語境下,這樣的中産階層自然會被人們習慣性貼上“脆弱”、“易碎”的標簽。

  很多表面看來尚屬體面光鮮的中産階層,其實根本經不住生活風雨的輕易擊打。很多時候,他們自己都不敢想像,房子、看病以及衣食住行,什麼時候就會出現一根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可以説,儘管實現中産階層大擴軍是一種強大的社會訴求,但事實上,易碎的、不斷透支的中産階層,本身就面臨著“縮編”的危險。

  況且,“中産階層”的內涵,也絕對不應該僅僅體現在經濟收入的層面。它本身還體現並負載著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的價值。比如,在一個健康穩定的社會中,中産階層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和傳承及因此而具有的某種“保守”立場,均使中産階層承擔著“社會穩定器”的功能。可以説,沒有中産穩定,當然也就沒有社會穩定。業已初具雛形且可能繼續擴大的中國中産階層,也必然將承擔起類似的功能。但由於當前中國中産階層的獨立性較弱,其本該享有的各種權利與福利,常常不能得到制度化的保障。況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尚不十分健全的保障機制的雙重擠壓下,中産階層的境遇,可能輕易就因住房、教育、看病的壓力,而出現重大的變數,使其滑出中産階層的隊伍。在現有的“隊伍”尚且不夠穩定的局面下,中産階層的“擴編”,也就缺乏足夠堅實的基礎。

  而上述不安定、不安全的危機感,則可能使中國的中産階層,無法對未來前景形成穩定的預期,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相對成熟、穩定的價值觀體系。即使中産階層在物質上進入了有房、有車的中産狀態,但由於其群體性的心理脆弱和價值觀搖擺,其作為“社會穩定器”的功能並不健全。

  中産階層大擴軍,在現實語境下,多少只是“看上去很美”的事。要真正實現中産階層隊伍的壯大,並使其在社會發展中起到相應的作用,首先應該正視當前中産階層面臨的困境,找到辦法先讓這個群體告別脆弱。(單士兵)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