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短期GDP致地方政府迷戀“高票價”

時間:2010-07-19 10:06   來源:北京商報

  平遙古城漲價、三孔景區漲價、黃鶴樓“調價”,近期讓人目不暇接的景點漲價,經由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一番“炮轟”,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在日前舉行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蔣孝嚴直指內地部分旅遊景點票價過高。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上週末回應稱,部分遊覽參觀點確實存在門票價格偏高等問題,將推動具備條件的景點實行免費開放或低票價,且特別指出,要積極引導遊覽參觀點發展多种經營,擺脫“門票經濟”發展模式。

  然而,對於國家發改委的表態和可以預期的門票調價政令,各界關注“熱情”普遍不高,相關專家指出,地方政府對短期GDP的追求堪稱“制度性貪婪”,是高票價難以消除的主要原因,真正做好旅遊經濟需要地方政府拋棄“竭澤而漁”的短視思維,同時,旅遊管理體制改革是景點綜合開發的必備條件。

  發改委回應“高票價”:

  力推景點免費向社會開放

  “內地景點觀光費用非常高,所有的寺廟都收費,普陀山每個景點門票都在40元以上,而臺灣沒有一個寺廟收費。” 7月11日,蔣孝嚴在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的一席話,將國內景點票價上漲推到了聚光燈下。

  “寺廟等歷史景點是老祖先留下來的,不應該收高費用。” 蔣孝嚴表示,黃山、張家界等自然景區,是自然創造的景色,是中華兒女共同享有的,不應收高達300元的門票。

  對此,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相關負責人上週末表示,部分遊覽參觀點確實存在門票價格偏高等問題,“將認真聽取蔣孝嚴先生和社會各界提出的合理意見和建議”。

  上述負責人稱,將進一步加強對各地門票價格管理的指導和監督,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門票價格過高、過快上漲,大力推進遊覽參觀點免費向社會開放,以充分體現遊覽參觀點的公益屬性。

  政令不斷出 票價漲不停

  漲價已致“審美”疲勞

  對於國家發改委的表態,相關專家普遍表示“不感興趣”,因為此起彼伏的漲價已引發了“審美”疲勞。

  就在蔣孝嚴“炮轟”高票價的前兩天,山西平遙縣政府宣佈將於本月19日召開平遙古城門票價格調整聽證會。據稱,平遙古城門票中準價擬由現行100元/人次調整至125元/人次。雖然國家發改委表態在先,但今日舉行的聽證會的結果仍被認為是“高票通過”。

  在各項價格一片漲聲的大背景下,旅遊門票價格雖然關注度不是最高,但爭議頗多,國家針對景點票價的管理政令也從未間斷。

  2007年,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規定旅遊景區門票價格調整頻次不低於3年。國際金融危機襲來,有的景區曾放下“身段”,出臺了門票優惠措施,以激活旅遊經濟,但隨著經濟形勢回穩向好,各景區爭先恐後地宣佈門票漲價。

  “對以GDP為主導的地方政府而言,高票價是一種難以遏制的制度性貪婪。”中國社科院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龔益説,“中國的旅遊經濟正在追求一種數量的擴張而非品質的提高,這一發展模式十分符合政府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的目標,各種短期的斂財方式已經成為地方政府的本能”。

  龔益介紹,近年來,中央政府出臺了若干限制旅遊票價的政策性文件,但地方政府出於自身經濟利益考慮,總能找到漲價的理由,沒有一條政令能夠有效地遏制門票價格上漲。

  免費開放著眼長遠收益

  破除“門票經濟”須厘清部門責任

  蔣孝嚴表示,臺灣日月潭等諸多著名景點靠不收費拉動周邊消費整體增長。而內地也有杭州西湖、湖北武當山等免費開放拉動旅遊經濟的典型例子。專家普遍認為,理智的旅遊管理應該依靠綜合開發實現盈利,過高的票價嚇跑了遊客,實屬得不償失。

  北京交通大學旅遊管理系教授王衍用認為,地方政府在發展中單純追求高票價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國現行旅遊景點實行部門管理,直接管轄旅遊景點的部門包括林業、文物、城建等多個部門。“在有的旅遊景點門口,你甚至能看到十多塊牌子。” 王衍用指出,由於條塊分割,主管部門不具有綜合開發旅遊資源的人力和智力資源,這是造成短視的“門票經濟”成風的根本原因。

  其次,個別地方政府管理能力和思路存在問題,沒有水準和能力去拓展文化、發展産業鏈,計算得失時也是目光短淺。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任政績,一屆政府任期5年,而旅遊綜合開發收益時間較長,投入能否在任期內得到回報也是不少人考慮的重點。” 王衍用直言,“‘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提價無疑是最快的盈利手段”。

  王衍用認為,規避“門票經濟”的根本途徑是進行旅遊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專業的旅遊管理委員會,現有主管部門放棄運營,而充分發揮監管權力。(記者 張涵)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