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薪無礙“中國製造”轉型升級

時間:2010-07-02 09:1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今年以來,國內一些著名大型製造業企業紛紛加薪。北京、上海、浙江、海南、陜西等二十多個省份也上調最低工資水準。中國證券報認為,加薪蔚然成風,表明我國勞動力供給成本有所提高,但中期內我國“製造業大國”的相對優勢地位仍難以改變。與此同時,在國家政策著力調結構、促轉型的大環境中,我國工業經濟將步入由單純規模化擴張到提升附加值的戰略轉型期,而工資上漲可被看作是“中國製造”升級的催化劑。

  儘管出現工資上漲、用工荒等一系列勞動力成本上升的現象,但要得出我國製造業優勢不再、對外資吸引力下降等結論,目前仍為時尚早。相較越南、印度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我國製造業的發展環境和體系仍有獨特優勢。從國際經驗看,我國工業産值佔經濟總量比重之大、持續時間之久,在全球是首屈一指的。“中國製造”在我國經濟崛起過程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日前,有國際機構預計,我國將於2011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頭號製造業大國。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大不意味著強。尤其是與工業産值、企業利潤等指標相比,近年來我國工資增速並不快,成為經濟生活中一個突出矛盾。這也意味著,提高工資所帶來的壓力對多數企業來説不難消化。另外,提高工資還有助於擴大居民消費,進而有助於增加部分行業的需求。

  同時,勞動者工資的增加也未必會加大我國短期通脹壓力。近期加薪較為明顯的企業多屬價格接受者行業。在全球需求並不十分旺盛的情況下,這些企業通過提高價格來轉嫁成本的餘地不大。5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1%,其中非食品價格上漲1.6%,受制于産能過剩壓力,多數非食品價格上漲動力並不明顯。而在下半年翹尾因素削減的背景下,物價漲幅很可能逐步收窄。工資和物價出現螺旋式上升的可能性很小。

  然而,在經濟總體運作並未“過熱”,就業增長存在結構性壓力的情況下,不少企業的加薪現象顯然具有預告作用。中國證券報認為,目前加薪壓力較大的企業多為製造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這從側面印證了依靠低成本、規模化擴張的産業發展路徑將面臨挑戰。

  首先,新興産業有望從加薪中嶄露頭角。多地調查顯示,目前加薪要求最大的是普通工種,而不是技術工種。加薪將在産業間展開一次“大洗牌”。

  2008年我國輕、重工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28.9%和71.1%,其中重工業佔比為1952年以來最高。從産業佈局看,未來工業經濟必須步入戰略轉型期,這意味著重化工業將“有保有壓”,借助加薪時機,加快技術進步和産業重組。加工製造業在加薪過程中,著重提高附加值,理順勞動生産率和工資增長的關係。依託于高技術産業的戰略性新興行業,受加薪衝擊最小,將繼續迎來勃興機遇。

  其次,加薪對黑色金屬、建築等用工密集行業影響較大。這些行業也恰恰是亟待轉型升級、增加附加值、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淘汰落後産能的行業。近年來這些行業迅速發展,在促生經濟景氣的同時也給資源、環境以及國際市場等帶來壓力,現在在加薪壓力“倒逼”下,企業將主動在自有品牌、核心專利技術等方面加大投入,以確保自身競爭優勢。

  再次,加薪有望加速區域經濟格局變化。部分企業已受加薪壓力而準備遷址到勞動力成本偏低的中西部,有望帶動當地經濟發展。2000年以來,除飲料製造等少數行業外,我國製造業佈局在事實上呈現整體東移的趨勢,這一趨勢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發生改變。2009年,我國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生産總值增速均出現快於東部的局面。未來隨著投資和勞動密集型産業的轉移,中西部地區發展速度將適時加快。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