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東張西望”所得 不妨大比例上繳

時間:2010-05-13 08:50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財政部日前表示,將研究擴大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點範圍、適當提高國有資本收益的收取比例、推動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點工作。專家建議,不妨把國有資本收益的收取比例與激勵央企集中精力做強主業結合起來,提高央企非主業投資所得的上繳比例,這樣不僅有利於實現適當提高國有資本收益收取比例的目標,也有助於進一步遏制央企非主業投資衝動。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曾告誡央企,老老實實幹本行、幹實業,不要“東張西望”。國資委多次重申,央企該退出的要堅決退出,集中精力做強主業。但長期以來,央企“東張西望”、“不務正業”之風未能完全煞住。為何央企如此熱衷於地産、股票、金融衍生品等非主業投資?

  首先,非主業投資賺的是“容易錢”。儘管有的央企投資股票、從事金融衍生品業務出現虧損,但在市場向好時,股票、地産投資曾為一些央企帶來較大收益,且有時利潤率遠高於主業。面對這樣的“誘惑”,難保央企在市場轉好時不再重燃投資衝動。

  其次,有關部門對央企非主業投資行為的約束力度還不夠。經濟增加值(EVA)考核對非經常性收益按減半計算,但市場人士擔心,雖然考核減半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管理者的收入,但即便如此,非主業投資所得誘惑依然難擋。

  如果要求央企將“東張西望”所得大比例上繳,那麼對央企的約束力會進一步增強。央企投資地産、股票,即便賺了錢,在很大程度上也無法自由支配,可以大大遏制其投資衝動。

  並且,這種結構性收取紅利的方法,可以引導企業改善投資結構,將資源向主業傾斜,將更多資金用於主業創新。其實,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的大部分目前是“取之於央企,用之於央企”,用途之一即是中央企業重大技術創新項目支出。李榮融以德國博世公司研究50年後的技術為例,勉勵央企起碼要有20年左右的技術或産品儲備。如果上繳的國有資本收益多了,就可以有更多的資金用於這項支出。

  此外,央企上繳的紅利多了,國家就有更多的財力彌補社保基金缺口,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記者 黃淑慧)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